恐龍是如何做愛的?

語言: CN / TW / HK

©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利維坦按:

說實話,確實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或者說,從來沒有意識到過這會是個問題。印象中哪怕連諸如《侏羅紀公園》之類的、以恐龍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也沒有討論過這個話題——最新一部中確實有個恐龍母子關係,但並沒告訴我們小恐龍是怎麼來的——在大眾視角看來,或許這個事情真的不值得討論,彷彿是個理所當然的事情。恐龍就那啥了,然後就有小恐龍了。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在網易雲音樂 搜尋 【利維坦歌單】 跟上不迷路

我們有一個新號 利維坦行星 可以關注

我坐在雅各布·溫瑟爾(Jakob Vinther)的辦公室, 想弄清楚霸王龍是否有“陰莖”,這個詞真讓人難以下筆。 “所以總得有人……”我結結巴巴,誠惶誠恐。“插入……”溫瑟爾毫不避諱。

溫瑟爾是英國布裡斯托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巨集觀進化論(macroevolution)教授,專門從事化石記錄(fossil record)研究。為避免眼神接觸,我掃視著辦公室。

書架上堆滿了千層麵似的化石,一層層學術書籍、文書與來自失落世界的遺蹟羅列在一起。琳琅滿目的陳列之中,一種古老昆蟲映入眼簾,其翼紋精緻,色彩斑駁,清晰可見。吸血烏賊遺骸盡收眼底,黑色墨囊歷久彌新,黑色素尚存。還有一種奇怪的古代蠕蟲,與現今珊瑚礁蠕蟲有著不解之緣。

辦公室角落有一個木櫃,雕欄玉砌,帶有抽屜,我翹首以盼,裡面會不會裝有石化遺骸,讓人眼花繚亂呢? 這裡,像是圖書館與博物館珠簾合璧。

本場展覽的主角—— 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就在幾英尺以外,鸚鵡嘴龍字面意思是“鸚鵡蜥蜴(parrot-lizard)”。鸚鵡嘴龍喙小,可愛,是食草恐龍三角龍(triceratops)的近親。

鸚鵡嘴龍復原圖。© bbc

人們認為,距今1.33億到1.2億年前,鸚鵡嘴龍生存於今亞洲森林所在區域。這個標本面板完好無損,能辨認出身上的條紋圖案,尾巴羽毛猶如尖釘,別具一格,但其能聞名於世並不在此,而是在於,其龍骨得以保留,供後世研究 (後面會詳細介紹)

我們迴歸主題,繼續進行談話。溫瑟爾告訴我,中國著名化石遺址遼寧義縣組有特別發現,令人興奮不已。在那兒的一個湖泊中,人們發現了一對暴龍(tyrannosaurus),羽毛完整。如果問溫瑟爾,他會說,兩者靠得異常之近。事實上他想知道的是,兩者是否正在性交。

棘手難題(性交問題)

科學家藉助現代科技揭示恐龍生活細節,結果皆令人咋舌,放在幾十年前,其中一些東西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分子檢測工作已從前獸腳亞目恐龍(therapod)中鑑定出了紅細胞和膠原蛋白,這類生活在7600萬年前的恐龍,有的曾是地球上的頂尖掠食者。這一發現,揭開了一些化學特徵,表明三角龍和劍龍是冷血動物,異乎尋常。

長著尖刺、盔甲厚重的食草動物結節龍(nodosaur)是薑黃色的。棘龍(spinosaurus)以其巨型背帆聞名,牙長15釐米,下顎同鱷魚一般,科學家發現,棘龍很可能利用牙齒和下顎在深水中捕食。這也表明,禽龍(iguanodon)可能異常聰明,翼龍 (pterosaur,當然,嚴格意義上,翼龍不算恐龍,實際上是有翼的爬行動物) 經常在地爬行,尋找獵物。

但關於恐龍究竟如何交配的,這個領域仍是一片空白。 直到今天,科學家甚至不能準確區分恐龍性別,遑論恐龍是如何求愛,或生殖器一說。 這些基本知識不可或缺,不然恐龍的生命機理和行為將是不解之謎。唯一確定的是:恐龍會交配。

(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paleobiology/article/abs/recognizing-sexual-dimorphism-in-the-fossil-record-lessons-from-nonavian-dinosaurs/76D9931163D564D386E86ACF686E586D)

著名鸚鵡嘴龍化石腿上的標記表明,其生活在茂密叢林之中。© Wikimedia Commons/Ghedoghedo

讓我們回到暴龍化石這個話題上,溫瑟爾解釋說,德國的梅塞爾坑(Messel Pit)搶盡了風頭,可能造成中國的化石遺址常為人忽略。梅塞爾坑由採石場改造而成,看起來像是夾在書頁當中,這兒是個化石天堂,內部動植物遺骸儲存完好,聞名遐邇。

到目前為止,人們在這裡發現了僅有狐狸大小的馬、巨型螞蟻及早期靈長類動物遺骸,還發現了一些動物,其胃裡塞滿了食物,其中有甲蟲、蜥蜴和蛇。 人們還發現了大量淡水龜遺骸,其中至少9對在情緣邂逅後死亡。有些淡水龜尾巴交纏在一起,像是交配一樣。這些發現對溫瑟爾的理論彌足輕重。

(artsandculture.google.com/story/unesco-world-heritage-messel-pit-fossil-site-senckenberg-nature-museum-frankfurt/7AURvdIHAVTSIQ?hl=en)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bl.2012.0361)

世人認為,梅塞爾坑這片史前墓地無與絕倫,守護著那難以啟齒的祕密。據推測, 在距今5700萬至3600萬年前,即在始新世時期(Eocene),這還是一個火山口,巖壁陡峭,積水成湖,亞熱帶森林鬱郁蒼蒼,縈繞四周。

至於這些動物死因何在,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種觀點認為,火山口形成後仍保持地質活動,定期向周邊環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狀如雨雲,缺乏氧氣,生靈窒息。 如若如此,這些淡水龜著實不幸,困於窘境,沉入海底,埋藏在缺氧的淤泥層,其性慾得以儲存數千年之久。

這些淡水龜慾火中燒,但其性交姿勢與死時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都是一隻趴在另一隻身上。而這些龜背對著,好像都突然改變了主意。

溫瑟爾看出了我的困惑,他靠在椅子上,神情閒適,認為史前性愛不足為奇,他解釋說, 這些龜死後,身體會逐漸分開,但仍通過生殖器藕斷絲連。

這讓我們想起了那對霸王龍化石,簡直和淡水龜如出一轍。溫瑟爾說:“這兩隻霸王龍彼此遠離,尾巴卻交纏在一起。我相信,它們當時正在性交。”

由於缺乏相關案例佐證,溫瑟爾承認其理論是隔皮斷貨。到目前為止,這只是一種猜測,尚未公佈於世。古代動物的軟器官世人知之甚少,如果動物們真的困於這千年玉宇,這些化石將為我們揭開其奧祕——包括雷克斯霸王龍(T.rex)在內的霸王龍大概率是有陰莖的。

沉睡在湖底的龍骨

一鸚鵡嘴龍化石因其臀部而備受關注,更加明確地肯定了了恐龍性交的事實。

恐龍用什麼體位性交,我們不得而知。有些人認為,雄性恐龍可能只騎在雌性恐龍身上,至於雌性恐龍如何規避碾壓,我們一無所知。© Reddit

溫瑟爾帶我走向他的至寶,向我娓娓道來其背後的故事。

這是白堊紀早期(Early Cretaceous)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中國東北一個古老的生態系統。設想一下,那天風和日麗,分外妖嬈,在這片溫帶的土地上,小鸚鵡嘴龍決定離開鬱郁蒼蒼的家園,在眾多湖泊之中,選一個前去喝水。這隻小恐龍體長91釐米,不禁讓人聯想到一隻健碩的拉布拉多犬,基本已發育成熟,但仍不諳世事。

年歲漸增,這隻恐龍不再四足爬行了,而是兩足踱步到湖邊,但悲劇發生了,就在彎下身想暢飲一番之時,它失足滑倒,跌入水中,不幸溺死。 屍體沉入湖底時,面朝天空,姿勢十分不雅,但其生殖器卻意外保留下來,供後世人類探尋。

(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3079)

© Daily Mail

當然,溫瑟爾特想讓我一睹湖底真容。他指給我看恐龍化石尾巴下面那一塊面板,呈圓形,色深。這兒就是恐龍的私處,自白堊紀早期以來,歷經千難萬難,終得以儲存。時間跨度相當於人類平均壽命的160萬倍,年湮世遠。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20318911)

只可惜,溫瑟爾辦公室裡的鸚鵡嘴龍並非真正的化石,而是按比例定做的化石模型,令人歎為觀止——製作者絞盡腦汁,精雕細琢,基於化石上的面板條紋,完美復刻。

所以,這隻恐龍的臀部有何啟迪?

除哺乳動物外,洩殖腔(cloaca)是陸生脊椎動物身上常見的開口結構,單孔,用處良多,如排便、排洩、性交和分娩。像其近親鳥類和鱷魚一樣, 這隻小恐龍也有這一結構。 意料之中,但的確是一項新發現。此前,無人可以斷言,恐龍與其進化表親有著相同的解剖結構。

溫瑟爾說,“看看這下面 (他指了指鸚鵡嘴龍尾巴下面的洩殖腔) ,你會看到很多色素。” 他解釋說,這是黑色素,標本能儲存如此完好,很可能是得益於此。

鸚鵡嘴龍可能是利用臀部來引誘伴侶交配的。© Zaria Gorvett

我們一般認為,黑色素是使肌膚顯色的深色化合物,但在自然界中,黑色素大有所為,例如,烏賊墨水中的色素,我們眼後的保護層。同時,黑色素也是一種有效抑菌劑,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肝臟中通常含有高濃度黑色素,抑制潛在有害微生物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黑色素的作用遠不止於此,興利除弊。

(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59156/)

(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2322)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600-0749.1997.tb00687.x)

例如,昆蟲利用黑色素作為免疫系統,保護自身免受感染。如果你用針在飛蛾身上戳一個洞 (不建議這麼做) ,洞口周圍區域便會分泌黑色素 ,”溫瑟爾說。

因此, 許多動物 (包括人類) 生殖器周圍黑色素濃度更高,周邊面板顏色更深,人和恐龍皆是如此。 我看著面前的遠親,同事說,這隻恐龍巋然不動,好像正試圖踮著腳尖從我們身邊走過,這種姿態和人十分相似,但看起來著實奇怪。 

這裡還有許多有趣的收藏品。我醍醐灌頂,明白這一切還只是開胃小菜。溫瑟爾熱情洋溢,向我解釋了鸚鵡嘴龍臀部其他許多特徵,事無鉅細,澈底澄清。

“現在,我們可以還原出洩殖腔的形態,還原出這樣的兩片陰脣,”溫瑟爾說著,用手指做了一個V形。“ 洩殖腔外有色素沉著,有趣的是,如果為了預防微生物感染,那色素不應該沉著在洩殖腔開口附近 (邏輯上是這樣) ,所以色素沉著於此是為了求偶。

如若如此,那可真是曠古未有之奇觀。恐龍會像狒狒那樣向潛在伴侶展示臀部。 鳥類是恐龍後代,這種情況在現代鳥類之中,真可謂鐵樹花開。“鳥類求偶時會使用大量視覺訊號,”溫瑟爾說,並解釋說鳥類顏色視覺出眾。這不同於大多數哺乳動物,只能看到兩種顏色,鳥類可以看到三種顏色以及紫外線。“但鳥類羽毛完全遮蓋住了洩殖腔,展示洩殖腔毫無意義。”同樣,鱷魚求偶更依賴於氣味。

溫瑟爾推測,恐龍的色覺系統可能和鳥類一樣出色,沒有羽毛的恐龍便會藉此良機——“為什麼不展示下洩殖腔呢?”

不幸的是,我們無法判斷這隻恐龍的性別,遑論性器官。這隻恐龍交配方式可能有兩種,其一便是“洩殖腔之吻”,兩隻恐龍將它洩殖腔靠在一起,雄性恐龍直接將精液射入雌性恐龍的洩殖腔,這與鳥類相去無幾,其二便是鱷魚常用的交配方式——使用陰莖交配。

由於缺乏進一步證據,可供研究的恐龍洩殖腔化石也稀數無幾,距離塵埃落定,尚有漫漫長路。

這樣,我們便不必再浪費更多筆墨贅述有關恐龍生殖器的研究了,將目光轉向恐龍生殖的其他方面。 恐龍有交配儀式嗎? 也許是雄性互相打鬥,或者活蹦亂跳,吸引雌性?雄性和雌性看起來有什麼不同嗎?我們該如何分辨哪些特徵是為了吸引異性呢?

© Uproxx

性感背帆

乍一想,研究早已滅絕的動物如何交配,就像找尋它們的屁股一樣,只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罷了。但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進化生態學家羅伯·奈爾(Rob Knell)信誓旦旦,認為化石中必有蛛絲馬跡。

一些專家認為,棘龍的背帆僅作輔助游泳之用,但也有可能用來求愛。© Getty Images

奈爾說:“所以,恐龍身上有許多奇特之處,一些人稱之為‘奇異結構’,這是恐龍魅力之一。劍龍的骨板,棘龍的背帆,三角龍和其他角龍身上的褶邊和角,鴨嘴龍的頭冠,這些都是增加異性吸引力的良方。”

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這些結構功能何在,比如認為鴨嘴龍是水生動物,頭冠作呼吸用,真是異想天開。有時科學家腦洞大開,創造出的理論令人匪夷所思。人們在1900年首次發現了霸王龍骨骼化石,認為其它手臂太小,不屬於這隻恐龍,而是來自另一具骨骼。

(digitallibrary.amnh.org/handle/2246/1473)

世界上儲存最完好的結節龍(nodosaur)化石,內部仍然含有最初產生黑色素的細胞。龍骨形狀表明結節龍是薑黃色的。© Wikimedia Commons/ケラトプスユウタ

但奈爾解釋說,過去,古生物學家一直不願承認這些色素是恐龍吸引或爭奪配偶的工具,他們能猜到其目的何在,但無以證明,這種猜測稱不上科學。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in London)古生物學高階研究員蘇珊娜·梅德門特(Susannah Maidment)說:“劍龍背部的骨板或者鴨嘴龍的頭冠起何作用,我們無從得知。”

進入現代科學領域。早在2012年,奈爾就懷鴻鵠之志,下決心研究這個問題。涉及交配問題時,恐龍的某些古怪特徵與現存動物極其相似,有些特徵也無法作他解,奈爾對此饒有興趣。三角龍及其近親面部長有角和褶邊,比如鸚鵡龍,兩頰側面都長有獨特的尖刺。掠食者雙脊龍(Dilophosaurus)長有頭冠,每隻眼睛上方都有兩個突出的脊線,有著樑龍(Diplodocus)般超長的脖子,以及後代鳥類所擁有的羽毛。

掠食者雙脊龍模型。© Sideshow Collectibles

雖然無法確定這些古怪結構的用途,但奈爾和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很快意識到, 也許可以從現存生物身上找尋答案——只要知道去哪找。

一是性別二態性(sexual dimorphism),即一個物種雄性和雌性外觀不同。兩性之間,極少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策略,當兩性特徵不一時,通常是為讓雄效能直接吸引雌性 (如雄孔雀色彩鮮豔的羽毛斗篷) 或相互競爭交配權 (如雄鹿的角)

不幸的是,這似乎徒勞無益,儘管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了個體化石之間有所差異,但仍不能區分雄性和雌性,亦無法判斷這些化石是屬不同性別,還是不同物種。

由此引出了下一特徵。 當某一特徵僅出現在成熟個體,而不見於幼體或青少年個體,通常是出於性目的 ——譬如雄獅的鬃毛,人們認為雄獅以此展示魅力。然而,這一特徵的確定過程也可能荊天棘地。

早在1942年,美國蒙大拿州出土了一個新頭骨,驚世駭俗,這顯然是源於某一恐怖掠食者,但與掠食之王雷克斯霸王龍相比,其體型較小,四肢較纖細。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這是一隻霸王龍,霸王龍的新一分支,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爭論,命名其為矮暴龍(Nanotyrannus)。隨後幾年裡,科學家又發現了其他矮暴龍化石。

2020年,一團隊對此深入研究,分析了兩種矮暴龍的骨頭,並意識到,矮暴龍和霸王龍絕非同一物種,相反,矮暴龍身體纖弱,處於青春期時暴斃而亡。事實上,人們認為這些幼年恐龍體態嬌小,與成年恐龍截然不同,兩者相去甚遠。在史前食物鏈中,每種恐龍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adv.aax6250)

(cdnsciencepub.com/doi/abs/10.1139/cjes-2020-0177)

許多恐龍在進化過程中已滄海桑田,霸王龍只是其中一種。

梅德門特說:“牛角龍(torosaurus)和三角龍之間存在很大爭論。”這兩種恐龍看起來相去無幾,但前者頭骨巨大,是頭骨最大的陸地動物之一,頭骨後長有頭盾,頭盾上有洞。後者頭骨要短得多,頭盾也更小,無洞。

恐龍滅絕幾百萬年後,這些化石才埋沒於梅塞爾坑,但可能會揭示恐龍交配之謎。© Alamy

梅德門特說,“這兩種恐龍均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的北美,有人認為牛角龍是一種十分古老的三角龍,有人卻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梅德門特列舉了一些其他變種,人們認為,這些都只是三角龍不同生命階段。“人們認為這些個體屬於不同物種,但實際上,它們可能只是三角龍個體遺傳 (發育) 階段,但這種觀點廣受非議。”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32623)

所以,依靠性特徵辨別各種恐龍並不總是行之有效。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們可以給這些奇特結構建模,瞭解該結構的其他功能。

“我們能做的只有說:好吧,這與為這一目的而進化出的結構是相一致的,與為其他目的而進化出的結構是不一致的,”奈爾說。

三角龍的頭冠便是一個例子。多年來,幾代科學家都對此困惑不已,頭冠可以保護脖子免受捕食者傷害,調節自身溫度,甚至只是連線肌肉,更有力地揮動雙角。

(www.jstor.org/stable/2407222)

(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2724634.1998.10011103)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三角龍以其頭盾抵禦捕食者,但或許,求愛才是主要目的。© Engoo

最近,有人提出,三角龍的頭冠可能是用來辨別自己所屬群體。因此,奈爾和同事展開深入調查,發現不同種類的三角龍頭冠幾乎毫無二致,認為這種想法實屬閉門造車,文理不通, 更合理的推測是,雄三角龍利用頭冠吸引異性或許擊退其他雄性,以獲得交配權。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pb.2018.0312)

有一些證據可證明這一點。研究人員2009年進行了一項研究,分析幾頭三角龍頭骨損傷,均是與其他三角龍爭鬥所致。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了古代性競爭的一些潛在特徵。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04252)

但是,其他交配儀式又有何特徵呢?雄性霸王龍真會像《史前星球》(Prehistoric Planet)製作人最近所說的那樣,扭動小手臂,吸引雌性交配嗎?腫頭龍(pachycephalosaur)會用頭撞擊競爭對手,贏得交配權嗎?雄性迅猛龍(velociraptor)建造陰涼之地吸引異性,難道只會用豔藍的漿果裝扮嗎?

© Science Nordic

奈爾相信事實基本無可爭議。他指出,恐龍和鳥類之間有諸多相似之處,而鳥類只是繼承了其有喙、無齒的性狀。鳥恐龍(avian dinosaur)尤其如此,後續進化成了現代鳥類,例如迅猛龍,這種恐龍更像凶殘的火雞,而不是《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那些狡猾的掠食者。

“觀察一下現代鳥類,你會發現各種鳥類形態各異,不同種類之間大相徑庭。恐龍之間為何也大不相同呢?”奈爾說。 “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恐龍繁衍過程中未將一些奇怪特徵遺傳給鳥類,所以,我認為,恐龍交配過程中的確會有一些古怪的行為。”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人們甚至發現了確鑿證據,以茲證明。2016年,科學家們在科羅拉多州科考挖掘時,在岩石床中發現了一些形狀怪誕的溝槽,與古代的水坑十分相似。

然而,隨著調查進一步深入,人們發現了刮痕和三趾腳印,至今仍清晰可見,這無疑是霸王龍等掠食者所留,可追溯至白堊紀。這並非陸地表面偶然出現溝槽,而是恐龍之作,看起來放大版的鴕鳥腳印,如出一轍。

© Youtube

雌鴕鳥是十分挑剔的愛侶。雄鴕鳥必須表演求偶舞蹈,清歌雅舞,雌鴕鳥才能進入交配狀態。雄鴕鳥要進行一場賽跑,大幅揮動翅膀,展示挖掘技能,彰顯自己在地面築巢的能力。 研究人員認為,1億年前,留下這些刮痕和三趾腳印的恐龍很可能也做過類似的事。

(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8952?dom=pscau&src=syn)

然而,奈爾認為,我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恐龍交配的細枝末節,即使是現存近親物種,比如各種天堂鳥(birds of paradise),交配方式也迥然不同。他說:“如果你捕風捉影,妄加揣測,那必然是徒勞無益,無功而返。”

況且,近年來,我們研究恐龍,對恐龍生活我們洞若觀火,或許在幾年根本望塵莫及,誰又知道呢,也許幾十年之後,我們會對恐龍的性方式瞭解甚多,沒錯,包括恐龍有什麼樣的生殖器。

文/Zaria Gorvett

譯/Zhao Hang

校對/芝麻塞牙縫兒

原文/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20629-the-strange-search-for-dinosaur-genitals

本文基於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Zhao Hang在利維坦釋出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往期文章: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西文學術書1元起拍,點選 閱讀原文 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