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戲徐徐拉開序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開啟區塊鏈新時代

語言: CN / TW / HK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髮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將“智谷趨勢” 設為星標 :star2:

保持聯絡,一起前行

◎智谷趨勢(ID:zgtrend)  |   巫珩

最近,廣珠(澳)高鐵部分路段開始可研招標,其設計時速350公里,或年內正式動工。它的落地,將意味著珠三角高鐵網補齊最後一條主通道。

軌道上的大灣區可謂呼之欲出。

圖片來源:鐵路建設規劃

縱觀過去四十年,無數仁人志士在為粵港澳一體化東奔西走。

1989年,港商霍英東不顧眾人反對,在虎門投資建設汽車輪渡工程,歷史性地連線起珠江口東西兩岸,縮短了珠中江到深圳香港的距離,為粵港澳的經濟來往搭起了一座無形的“橋”。

如今,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佛莞城際鐵路等跨海大橋以及軌道交通,徹底打通了灣區任督二脈,粵港澳三地初步形成“一小時都市生活圈”。

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兩個超級工程,是目前大灣區硬聯通中最最高潮的部分。等過幾年,這兩個巔峰之作建成使用,持續數十年的大灣區硬聯通程序,就算完成階段性翻篇了。

後續如果沒有科技上的大飛躍,沒有顛覆式的新交通方式出現,我們很難再有基建狂潮,會進入修修補補的區域性修繕階段。

那麼,下一個階段的一體化重點是什麼?

答案是軟聯通。很多人不知道,濤濤珠江兩岸已有數以萬計的資料“軟聯通”在暗流湧動。

一場以區塊鏈為主角的歷史大戲悄然拉開了序幕。

粵港澳一體化難題何解

在大灣區這片5.6萬平方公里的沃土上,盤踞著8670萬人,人口之多早已超越了世界上90%的國家。更“可怕”的是,它還在不斷虹吸海內外人口,持續膨脹中。

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大灣區人口將達到史無前例的1.2億-1.4億。超一億人口生活在同城化的生活圈內。

此外,這裡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高達12.6萬億,誕生了25家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是中國產業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龐大的經濟,決定了大灣區內部的往來非常密切。

每天都有無數的貨物、資訊、資金等要素往來於粵港澳三地。光是2020年,香港到粵投資就超過1189億美元,澳門到粵投資為135億美元。

如今,在國內外雙迴圈,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之下,粵港澳一體化的深度和廣度還將進一步延伸。

然而,這裡畢竟是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體系、三個關稅區”的特殊地帶,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中始終有一道屏障。

舉個例子,一箇中山白領購買了香港的商業醫療保險,內地就醫之後到香港理賠,需要提供各種清單資料。為了確保這些紙質材料不是偽造騙保,當地需要花巨大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稽核,相當費時。

可能你會說了,要解決這個痛點很簡單啊,兩地醫療系統聯網不就行了?

嘿。還真不好意思。

由於目前內地對資料跨境流通管理較為嚴格,港澳也有不同的管理規定,大家互成資料孤島。法律障礙就是第一道攔路虎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我們費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成功推動修法,撤掉法律的攔路虎了,資料跨境出入也會面臨很多其他問題。

比如傳統資料儲存是中心化的,隨著大量個人敏感資訊、重要資料和涉及國家安全的資料高度匯聚,多一個地方儲存資料,就多了一個數據洩露的風險。業內不乏資料洩露的案例,為資料隱私安全敲響了警鐘。

又比如說,資料聯網具有較高的成本,我們得購買非常多的伺服器,建設龐大的資料中心,對於寸土寸金的珠三角來說成本極高。而且對不同部門和機構的資料進行遷移和分類整理,本身就耗時耗力。 

幸運的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新的技術區塊鏈應運而生。

華為、騰訊、平安、微眾銀行等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紛紛加入開發佇列,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區塊鏈發展的引領者角色。

這種前沿科技,具有分散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猶如一把“鑰匙”,巧妙打通了層層隔絕的牆,讓資金、人才、商品等要素在大灣區內自由穿梭。

“分散式”保障資料安全

區塊鏈的“多中心化”到底有何巨大的能耐?

實際上,作為一種分散式賬本,區塊鏈是由多個數據庫連結起來的,每個資料庫都具備相同的許可權,儲存著相同的資料。

資料庫是由使用者建立的,對每個使用者也是開放的,這使得資料不再需要集中在某一個“權威巨頭”手中,從而將資料要素的巨大價值釋放出來。

早在2019年底,深圳就上線了 “i深圳”電子證照應用平臺。在上邊,可以實現居民身份證、戶口簿等24類常用電子證照上鍊,支援無犯罪記錄證明、生育登記等 100 多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

如此便捷的服務背後,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祕密尤為關鍵。

關鍵就在於區塊鏈。

藉助區塊鏈分散式同步記賬、身份認同、資料加密和資料不可篡改等特性,深圳市民和企業通過“i深圳”App和小程式等埠申請使用相關電子證照、或直接授權、掃碼授權等多種形式,授權他人在特定時間、特定場合調取電子證照用於特定業務。

”i深圳“系統依託技術中臺實現對辦事中的電子證照進行自動化呼叫錄入,並利用區塊鏈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等技術特點,留存電子證照的使用記錄。

澳門智慧城市“證書電子化”專案,完美髮揮了區塊鏈技術“分散式”的優點。

具體體現為,使用者自主通過APP向驗證者提交相關資料,而該專案通過鏈上ID及摘要資訊的驗真、增信,保證使用者身份和證書的真實有效,解決機構之間的信任問題,做到在保障居民隱私資料安全的前提下,優化政府機構間的電子化運作流程。在實現多機構資料互通的同時,居民政務材料辦理時間從原來的14到30天縮短至7天以內。

“不可篡改”建立信任機制

在數字時代,“信任”是最基本的機制底色。

今年,粵澳跨境資料驗證平臺正式上線,微眾銀行為平臺提供區塊鏈開源技術支援,憑藉“不可篡改”的特性保障了跨境金融資料的絕對真實。

在不需要直接傳輸和交換使用者個人資料,又能保證資料安全的情況下,粵澳兩地居民依然能夠享受跨境資產證明、跨境銀行開戶、跨境資產抵押、跨境財富管理等專業化服務。

這些,可都是非常敏感的金融資訊。

具體操作為:

使用者在澳門的時候,先用手機操作,授權業務機構提取個人資信憑證,機構就將憑證資料指紋上鍊。之後他過關來到橫琴這邊之後,也只需要在手機上傳個人資信憑證,與鏈上資訊進行比對,驗證成功之後就可直接進入服務環節了。

正是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獨特優勢,粵港澳一體化的歷史程序才能保障資料的真實性。

“可追溯”解決資訊不對稱

資料的跨境流通,勢必要歷經多元化的主體,這容易造成資訊的不對稱,大大降低經濟執行效率。

像市場上銷售的商品,普通消費者對於生產過程、原材料構成、原產地、產品質量、流通環節等資訊瞭解並不多。

而區塊鏈是由一個個“塊狀資料”環環相扣組成的“鏈條式”結構,這種結構特性使得它具備“可追溯性”,完美地解決了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廣東作為內地輸港澳食品的最大供應地,光是2021年前11個月,就有15萬批供港澳食品經廣州海關輸送給759萬香港居民和68萬澳門居民。這麼龐大的食品體量,該如何保障其安全,實現供應鏈的可追溯,尤為重要。

海南與騰訊合作的“海南省冷鏈食品可信追溯平臺”,基於FISCO BCOS區塊鏈技術,為每一種食品賦上專屬的“身份證”資料,從碼頭到口岸倉、城市倉最後到農貿市場或者餐廳或者超市,每個環節都打上“時間戳”。這樣,就能實現追本溯源。

憑藉“可追溯”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食品供應全鏈條可監管追溯管理,成為保障海南冷鏈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也為未來保障粵港澳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做出了示範。

運用場景全面開花

分散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是區塊鏈打通資料跨境出入的密碼所在。

目前,它的觸角已達大灣區內部的每一個角落。

在數字經濟層面,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於資料跨境、跨境貿易、金融服務等領域。

就如“珠三角徵信鏈”,運用區塊鏈“分散式”和加密技術,解決了銀行、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性問題。

廣東省內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糾紛調解機構、徵信機構、外省地方徵信平臺等機構的信用資料得以共享,使得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徵信問題能得到一站式解決。

在數字社會領域,區塊鏈構成了重要底層技術,推動了智慧城市、社會民生、綠色轉型等領域的創新發展。

舉例來說,在疫情防控初期,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認系統正式啟動,解決了大灣區跨境人員來往帶來的管理難題。在兩地機構之間不直接傳輸和交換使用者資料的前提下,實現了資訊的跨境驗證,兩地人員和經濟往來又得以流動起來。

而在數字政府方面,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熟應用於政務服務、稅收票據和司法仲裁等場景中,保證多元主體協同下效率提升以及政務資料的安全保障問題。

2019年,為化解P2P網貸機構風險,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聯合微眾銀行,推出我國首個網貸機構良性推出投票平臺。

投票平臺運用區塊鏈建立投票人身份識別鏈,通過鏈上加密儲存,杜絕了投票人身份偽冒現象,保證資料真實。同時還聯動司法存證仲裁鏈,使得機構能夠參與鏈上司法存證,化解了網貸機構的退出風險。

數字浪潮起此彼伏。

區塊鏈技術就像一塊基石,構建起數字龐大帝國的信任底色,為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三大領域賦能,打造出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世界級灣區的差異化特色。

為世界提供“中國經驗”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落地南沙,粵港澳一體化的藍圖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你可曾想象,二三十年前,南沙還是一片爛灘塗,荒草叢生,連人影都沒有幾個。然而,正是這片不毛之地,佔據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

近年來,南沙、橫琴、前海共同構成了大灣區的“黃金三角”,一個是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一個是粵澳深度合作區,一個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這幾個試驗區,是過去粵港澳一體化的重要平臺,在推動同城化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舞臺的主角已換成了區塊鏈。

根據7月19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釋出的《數鏈大灣區——區塊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報告(2022)》,目前粵港澳在區塊鏈建設成績斐然。

2021年大灣區的區塊鏈專利申請量達3282件,佔全國的31%,遠遠超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與其他世界級灣區相比,大灣區發表的區塊鏈文獻數量也領先世界。

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區塊鏈50強企業榜單中,就有7家中國企業,其中大灣區的平安、騰訊和微眾銀行就佔了3席。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最為繁榮的地區,大灣區區塊鏈的產業規模和融資熱度居全國前列。

2021年,香港以30筆共計7.31億融資額位居全國榜首,深圳以14筆共計4.85億融資額緊跟其後,數量和規模遠超北京、杭州和上海。

除此以外,大灣區對於區塊鏈的政策支援力度放眼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

2021年,廣東地方政府釋出了全國最多的區塊鏈政策,其中超過90%都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相關。

如果說,過去是大灣區融合發展1.0時代,以硬體對接、前店後廠、梯度分工等實現淺層融合。

如今,大灣區融合發展已經到了2.0時代,通過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發展,實現制度相容、經濟相生、社會相通等深度融合。

放眼全球,各地的區域一體化程序跌宕起伏。

歐盟是中心化的模式,通過歐洲議會,歐盟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7個主要機構,撕開要素自由流動的屏障。美國則在聯邦制模式下,推動幾十個有獨立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的州大融合。

在大灣區這邊,我們的網際網路經濟引領全球,資訊與通訊產業高度發達,積累了數字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由此,大灣區率先採用的區塊鏈模式,也給世界提供區域一體化的“中國經驗“”。

如果說,舊金山灣區是科技創新中心、東京灣區是高階製造中心、紐約灣區是全球高階服務中心,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更有綜合體的雛形。

在區塊鏈的助力下,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可能加速成長為“科創+製造+服務”的超級灣區。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右下點在看 ,右上點【···】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援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 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開啟這個號。巨集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 產業轉型 ……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 智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