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成立,背後有何玄機?

語言: CN / TW / HK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髮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將“智谷趨勢” 設為星標 :star2:

保持聯絡,一起前行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震穀子

今天,又一家影響深遠的央企,在雄安誕生了。

7月19日,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工商註冊成立,註冊資本200億元,註冊地在雄安新區。

中礦集團的股權、資產等構成情況尚未披露,未來將如何具體運作也尚待官方正式公佈。

(在註冊地附近的部分國有企業)

未來,中礦集團將代表數家龍頭鋼鐵國企以及鋼鐵貿易商,到國際市場上就採購需求跟礦產企業展開談判。

因此,中礦集團的成立至少有三點意義:

行業集中度提高了,對外的話語權提高了,國內的礦石資源也更集中了。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傳記作者彼得·克拉斯曾說,

每一塊鋼鐵裡,都藏著一個國家興衰的祕密。

從70年前的缺鋼少鐵,一路走到生產出全球半數鋼鐵,世界見證了一個東方工業大國的強勢崛起。

鋼鐵就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筋骨,而鐵礦石就是更加至關重要的工業糧食。從航空母艦到大興機場,從華為手機到港珠澳大橋,無一不需要它們。

然而,鐵礦石談判的天平從來就沒有向我們傾斜過,反而日復一日地展現出了必須改變這種局面的緊迫性。

今年,俄烏戰爭徹底攪亂了國際能源格局。複雜的局勢之下,中國堅決捍衛國家能源供應鏈安全。中礦集團,就是最新一位坐上國際牌桌的主角。

這注定是一場不尋常的行動。

中國造出了全世界一半的鋼鐵,卻無法把鋼鐵主要原材料鐵礦石牢牢握在手中,是當前中國鋼鐵行業面臨的首要瓶頸。

工信部原材料司一級巡視員曾說,

中國鋼鐵行業對外依存度高、議價能力弱的根本性問題,至今都沒有改變。

萬一鐵礦石價格再次大幅上漲,擠壓下游利潤,對行業的殺傷力巨大。

21世紀以來,中國在鐵礦石上的花費,僅次於積體電路和原油所用的外匯。

尤其是2021年,受到全球經濟復甦和美元氾濫的衝擊,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水漲船高。

2021年5月,鐵礦價格創下230美元/噸的歷史高點,直接導致當年中國進口鐵礦所用外匯達到歷史新高的1846.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5%!

這筆錢,相當於2019年中國整個鋼鐵行業的利潤!

偏偏中國又高度依賴進口鐵礦石。冶金工業規劃院資料顯示,2015年到2020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直高於80%,直到去年才跌到76.2%。

所以中國有點尷尬:明明自己是鐵礦儲量全球第四的國家,但去年還是得跟別人買了11.24億噸鐵礦。

中國鐵礦資源分散,還多是磁鐵礦、地下礦,開採難度大、風險高,生產成本比全球平均離岸成本多了近115%。

與此同時,全球鐵礦石供應幾乎全部被壟斷在四大寡頭手裡,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四大寡頭佔了全球近半的產量,出口量則佔了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七成,絕對的主導地位。

換言之,這些寡頭掌握著強大的定價權,在談判桌上中國企業的話語權不算強。

中國入世不久後,就有某位商務部領導感嘆,

在國際貿易中,現在的現象是,中國人要買什麼,什麼就貴;中國人要賣什麼,什麼就便宜。

萬萬沒想到,二十年過去,中國鋼鐵行業還是這個模樣!

因此,今天成立的中礦集團,就是劍指議價能力弱這一痛點。

據工商資訊,中礦集團五名高管分別來自中鋁、寶武、鞍鋼、五礦四家央企,以及國家發改委。

其中,原中鋁集團董事長姚林擔任中礦集團董事長。他曾在中國鐵礦資源最豐富的鞍鋼集團工作超過30年,後來去到力拓最大單一股東的中鋁集團幹了三年,幫助中鋁集團在去年實現了歸母淨利潤90.2億元,同比上漲了308%!

可以說,姚林的一生都在跟鋼鐵打交道,並且非常會談生意。

通過集合各大國企的採購需求,以及統一談判主體,中礦集團將要肩負著提高中國鋼鐵行業議價能力的歷史重任,在巨頭壟斷的國際市場上爭取屬於自身的權益,來進一步保障中國的原材料供應安全。

過去的二十年,中國鋼鐵行業都在試圖整合全行業的力量,形成統一戰線對外參與談判,對抗國際寡頭。

然而,中國花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這一體系最終還是差強人意。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決定撤銷冶金部。在此之前,國務院曾經發布過一個名為《關於成立中國鋼鐵公司和國家電力公司的決定》。

紅標頭檔案一出,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冶金部撤銷之後,中國一定會成立一家國家性質的鋼鐵公司。

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只成立了國家電力公司。

在那之後的十年間,大大小小的鋼廠像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產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飆升。甚至,僅僅幾年之後,產能過剩、行業重組就成為了中國鋼鐵工業的主題。這樣的情況下,還想一致對外談判,難度可想而知。

原冶金部副部長徐大銓曾回憶:

當年的中國鋼鐵公司如果能夠組建成功,中國鋼鐵工業或許不至於發展到後來的地步。至少會有序很多。

替代這個“中國鋼鐵公司”的,是一個過渡部門,冶金局。它後來更名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2008年底,國務院明確指出,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用礦企業統一對外進行鐵礦石談判。

注意,這裡用的動詞是“組織”,而非“代表”。

事實上,二十多年來,在中國鋼鐵企業心中,似乎從來沒有一個組織或者企業能夠真正成為行業的代表,出門談判。

寶鋼內部人士曾說,

談判那幾年,沒有政府部門明確賦予我們在談判中的絕對地位,寶鋼談得很艱難,加上國內外的輿論,簡直裡外不是人。

即使到了2020年底,前寶武鋼董事長張錦剛還在說,

寶武鋼鐵雖然現在是行業巨無霸,但1億噸產量也僅佔全國10%的份額,很難去把全國鐵礦石談判權統一起來。

言外之意就是,這事情沒有頂層設計,真的很難。

可環顧全國,有誰能去呢?中國有冶煉能力的鋼鐵企業達到500多家,但行業結構差異巨大,生產水平也參差不齊。

2021年,中國前十大鋼鐵企業的粗鋼產量佔全國比重為41.5%。換句話說,剩下近六成的產量分佈在四百多家企業手中,根本無法跟頭部競爭。

如此龐雜的群體,到國際市場上去跟別人談判,各種利益衝突交織在一起,導致中國鋼鐵工業對外的聲音變得分散。

更不要說這幾百家企業之間還有各種貓膩。

比如2006年那一次的談判失利,就是因為在形勢僵持不下之時,有兩家進口商私底下跟必和必拓達成了漲價協議,國內進口量突然猛增1100萬噸,買方需求更大,價格自然跟著上去了。那還談什麼?

今天成立的中礦集團,可以被視作這二十多年對外談判的最新重大突破。它會成為改變歷史的人嗎?

既然談了二十多年都沒什麼進展,那能不能換個辦法來避免原材料供應被別人“卡脖子”呢?

2022年,“基石計劃”悄悄地在全國鋪開。

“基石計劃”由中鋼協與鋼鐵企業共同倡議,旨在增加中國自有鐵素資源供應。鐵素資源,主要指的就是鐵礦石與廢鋼。

暫定的階段性目標是,到2025年,國內鐵礦石消耗量要比2020年增加1億噸,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

“基石計劃”背後的邏輯是,既然鐵礦石價格一直在高位波動,那麼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來降低價格的方式,就是選擇一些競爭力相對較強的專案,適量加大國內礦石的供應。

目前,參與基石計劃的增量專案主要集中在中國寶武和鞍鋼集團手裡。比如,據鞍山市政府今年4月的訊息,全國最大單體鐵礦山地下開採專案,即鞍鋼礦業西鞍山採選聯合專案相關招標工作正在展開,年內開工。西鞍山鐵礦已探明儲量13億噸,規劃每年生產3000萬噸,總投資超200億元。

無論是”基石計劃“還是中礦集團,背後其實都是國家對能源資源的安全考慮。

今年以來的國際形勢變幻,攪亂了人們對未來的規劃。

俄烏衝突帶來的全球能源危機,已經在方方面面改變我們的生活,也使得全球鋼鐵需求變得撲朔迷離。

如果衝突比預想中早結束,那麼城市重建必然需要大量的鋼材,需求有望反彈;但如果衝突遲遲沒有結束,勢必對歐洲的財政和消費帶來長久的傷害,鋼鐵需求可能下降。

無論是哪種情況,中國當下必須考慮的是,如何應對最突發的事件?

最新的好訊息是,7月16日,必和必拓歷史首次使用人民幣結算的鐵礦石抵達日照港。這標誌著必和必拓正式啟動了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人民幣現貨貿易,必和必拓礦業(上海)有限公司全面投入運營。

必和必拓這家澳洲最大上市公司,正在向中國市場邁出重要一步。中國進口的鐵礦石中,67%都來自澳大利亞。這一次,澳大利亞竟然“背刺”拜登,繼續對中國出口鐵礦石,意味著雙方需求都得到了滿足。

用人民幣結算,不僅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程序,同時平衡了美國高通脹可能帶來的劇烈且持續的加息所導致的衰退風險和美元的不確定性,還能節省一大筆交易成本,進而應對中國鋼鐵企業在匯率大幅波動時可能遭遇的經濟風險。

如果這個趨勢能夠蔓延開來,中國鋼鐵行業隱忍二十年的屈辱,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桶。

參考資料:

財新週刊|“基石計劃”在路上

財新獨家|礦產資源新央企籌備成立 打造鐵礦採購、礦山開發平臺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右下點在看 ,右上點【···】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援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 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開啟這個號。巨集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 產業轉型 ……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 智谷趨勢

最近智谷趨勢開通了 視訊號 ,每週都會分享 深度視訊和直播 包括但不限於市場熱點分析、確定性投資紅利等,還有5位重磅嘉賓的 8小時乾貨PPT 領取。

掃描下方二維碼, 即可關注,我們在那裡接著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