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世界500強名單上消失的中國企業…十年一共57家

語言: CN / TW / HK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髮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將“智谷趨勢” 設為星標 :star2:

保持聯絡,一起前行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震穀子

前幾天,華為釋出了兩年來的第一款手機,mate50,用衛星通訊的熱度蓋過了沒有5G的事實。我問同事道二買不買這臺手機,他開玩笑說:

不買。讓寒氣傳遞給每一個人。

最近我看到《晚點》的一個數據,有點重新整理我的三觀。

今年上半年,中國前十大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存了2萬億現金!其中一些大廠的現金及長短期投資都超過了6000億元,“巨無霸”中國石油手裡也不過5594億現金。

2萬億是什麼概念?相當於這些大廠手裡擁有一整個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體量的現金。

都說居民在“報復性存款”,沒想到最能賺錢的公司們才最積極。

上週,巴菲特賣了133萬股比亞迪H股,平均價格277港元/股,相當於套現了大約6000萬美元的現金。

任澤平一看,急得直跺腳,自己天天說現在不買新能源,就是十年前不買房地產,結果“股神”出來砸場子,不樂意了,說巴老不懂新能源。

我覺得,巴菲特懂不懂新能源,也不影響他再一次擁抱現金,保住核心。畢竟,以前他也對蘋果乾過這樣的事。

不管是大廠還是中石油,還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都仍然是地球上最龐大的500家企業之一,有著抵禦大小風浪的底氣。

而過去十年,許多中國巨無霸企業有不同的路徑,它們曾經一度成長為世界五百強,或因週期變遷,或因自然演化,而從榜單上消失了。

經濟觀察報統計了過去十年從世界500強名單上消失的中國企業名單,一共有57家。背後是大時代的激盪,也有部分企業如同細胞的新陳代謝,自然地退出了榜單。

一些變化很有意思。

時代長河的第一道分水嶺,是電商革命。

2013年,以老牌零售巨頭百聯集團為代表的舊勢力仍然強大,百聯集團在當年首次進入世界500強。

而同年的線上購物節成交額為350億元,增長很快,方興未艾。傳統的實體銷售第一次直面電商的挑戰。

充滿活力的中國商業生態,變化總是劇烈的。

2014年,百聯集團就從榜單上消失了,併成為了時代的一道分水嶺。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正式進行全球最大IPO。自那年以後,電商的崛起一發不可收,並進入中國經濟的各條毛細血管,深刻改變了發展面貌。

第二道分水嶺,出現在2016到2017年。

2016年,供給側改革,新舊動能開始切換,去產能的壓力撕開了許多企業的底褲。不過,這也充分釋放了變革的機遇。先有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後有寶鋼與武鋼合併,正式更名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房地產也在去庫存,棚改的紅利釋放更是掀起了一波高潮。

那個時候,許老闆還在狂奔。恆大瘋狂拿地,從三四線城市一路向一二線城市包圍,直至佔領它。

2017年,正威集團創始人王文銀題贈許家印: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許老闆則十分客氣地回贈了一個包裝精美的“恆大足球”。

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沒能想到,五年後許老闆手裡只剩下了圓滾滾的足球,而王文銀手裡的正威集團,已經擴張為中國前三大民企。

而在國內煤老闆和房企老闆還在進行歷史性易位的時候,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第一次走入了全球視野。

在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阿里巴巴、騰訊首次上榜,加上前一年首次上榜的京東集團,在全球6家網際網路服務大公司中,中國和美國各佔一半。

第三道分水嶺,是疫情這三年。

這些年,退出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數量達到了歷史高峰,每年都是10家。

2020年,退出的關鍵詞是“能源”。

在當年退出的10家企業中,除了華夏保險外,其餘9家均為能源相關企業,甚至有7家都跟煤炭相關。

當年,河南一家大型煤炭國企毫無預兆暴雷,引發了中國信用債市場的一次巨震。我的同事路口大爺曾評論:波及面之廣,相當罕見。

那個時候,財政部剛發了抗疫特別國債,這場巨震甚至導致有關部門要專門出來宣告,特別國債不會違約。

煤炭國企暴雷背後的大環境,是2020年持續下行、跌至2016年來低點的煤炭價格。當年煤炭行業發債的,半年利潤同比下跌了24%。

再疊加供給側改革和環保壓力,許多煤炭企業的帳上都是一言難盡。

比如冀中能源,是河北國資委所屬的地方能源集團。2020年,冀中能源已經連續9年上榜世界500強名單。

2019年,冀中能源短期有息債務為886.68億元,在有息負債中佔比已經達到了58.45%。

那個時候,山東剛開始搞新舊動能轉換,對煤炭企業的重組併購是讓舊動能騰出空間的一大方式。於是,山東能源集團開始重組,未來營業收入將超過6000億元,成為山東省營收最高的企業,同時還將成為僅次於國家能源集團的中國第二大煤企。

這樣的好處,除了動能轉換,還有重組債務,減輕煤炭價格對債務的壓力。

當然,這些巨頭估計都沒有預料到,兩年後的今天,世界會陷入一場能源危機,對傳統能源的需求急劇逆轉,曾經關閉的礦場再度運作,煤炭價格水漲船高。

曾經落榜的能源巨頭們,今年會捲土重來嗎?

房地產,自然是2021年的退榜關鍵詞。

中國恆大、融創中國和華潤置地三家中國房地產企業退出了當年的世界500強名單。中國恆大曾連續6年在榜,最高爬到了152名,而融創和華潤置地,則是曇花一現,剛上榜的第二年就消失了。

在更為聚焦的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上,房企的離開更為劇烈。在當年的名單上,足足有18家房地產企業退出。

2021年,二手房交易面積創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同比下降9%;同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五年來第一次沒能跑贏經濟增速,象徵著房地產經濟的正式落幕……

從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的基調,到2020年出臺“三道紅線”,落在房企上的監管越來越多。直到去年底恆大萬億債務震驚整個市場,拉開了房企流動性遇困的序幕。

但廣東省政府工作組進駐恆大,成為了轉折點。

當時這一舉措,相當於提供了一個房企出清的標準處理程式,把外溢的風險壓到最低。

自那以後,紓困房企、挽救流動性、寬鬆信貸的動作就開始變多了。

前段日子,曾經喊出“活下去”的萬科鬱亮表示,市場已經築底,但恢復是一個緩慢、溫和的過程。

“市場會積蓄自發修復的動能,要相信居民追求美好生活、改善居住條件的力量。”

可是,有些企業是活下來了,有些企業只是掉出了榜單,而有些企業卻直接隱入了塵煙。

9月7日中午,SOHO中國發布公告稱,潘石屹夫婦雙雙從SOHO中國離職。

這對曾攪動京城地產風雲的明星夫婦,這次是真的專注搞藝術和慈善去了。

長路漫漫,絕非坦途。

過去這十年,是中國經濟換擋升級的十年,舊動能在式微,新動能在醞釀,在普通人難以感知到的時刻裡,科技在持續躍遷,產業在急速迭代。

煤炭企業、房地產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金融服務企業……每一次環境的變換都會誕生新的傳奇。

這十年來,行業的升落很好地說明了一個道理:

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 企業家們在腳踏實地的同時,也要學會看天。

但更值得關注的一個深層問題是: 那些在嚴寒中活下來的企業,最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呢?

吉姆·柯林斯在管理學著作《基業長青》中提到,具有高瞻遠矚的公司,經常會出現“進化式進步”,即懂得利用優勝劣汰的進化力量來刺激自身的進步,進而穿越週期,成為留下來的最優物種。

雖然像煤炭和房地產行業,外部環境的變遷如同家常便飯,但企業的消亡,並不能把鍋都甩給環境。

比如《基業長青》中的例子。在20世紀初期,美國運通發現自己的快遞業務遭到攻擊。1913年,美國郵政總局創立了競爭性的郵政包裹制度,使美國運通的利潤下降了50%。接著,美國政府又在1918年將所有的快遞業務收歸國有,造成行業的鉅變。

政府拿走核心業務之後,大多數快遞商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美國運通做了什麼呢?它們開始在金融和旅遊服務方面嘗試發力。從結果來看,這些嘗試是有利的,比原有的業務更能抵禦環境的變化。美國運通不僅活了下來,還在2022年世界500強榜單上排名第320位,其信用卡業務更是影響至今。

一些企業憑藉敏銳的嗅覺和理性的判斷,在低谷期到來時主動提高效率,突破自己的基因限制,在新的賽道上佔據席位,這就是一種進化式進步,不僅僅是物競天擇,而是能借由變化而變得強大,引領整個物種的演化。

過去數十年的中國,在能源、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等等的領域,都曾無比接近誕生這樣的引領物種演化的強大企業。

中國企業在世界榜單上的浮沉,就像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裡的物種相競,正是中國經濟具備旺盛活力的表現。

中國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力量,即便在這兩年疫情下也沒有退縮。

比如最新登頂中國第一大民企的京東,今年已經接收了上萬名應屆生,排在京東後面的恆力、正威也依然在擴招。

還有比亞迪。據公司負責人介紹,作為民營企業,比亞迪目前吸納了50萬人就業,今年月均新增就業2.3萬人。照此趨勢,2022年底,比亞迪總員工將超65萬人,2023年底總員工將超90萬人。

在前幾天的2022年全球PE論壇上,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表示,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就是一大批為了掙錢,能沒日沒夜付出精力的企業家和一大批能吃苦耐勞的勞動者。”

優秀的企業家能引領創新,穿越週期。反過來說,政府也要穩定市場主體,讓企業家們能放心往前衝刺。

我們期待著,中小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能獲得更多中長期的支援,度過嚴冬,在新的春天把故事講下去。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右下點在看 ,右上點【···】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援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 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開啟這個號。巨集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 產業轉型 ……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 智谷趨勢

參考資料:

經濟觀察報:那些消失在500強企業名單中的中國企業

一點資訊:華為之後,誰將問鼎中國第一大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