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址
作者:佚名
其墓葬何處,曾有爭議。
清康熙屈運隆編纂的《吳江縣誌》 (1685 年 ) 說:“晉東曹掾張翰墓在二十九都南役圩”。乾隆十二年沈彤等人編纂的《吳江縣誌》 (1747 年 ) 說:“按《吳地記》雲:張翰葬橫山東五里。《吳郡圖經續紀》雲:張翰葬橫山東五里,墳亡。《姑蘇志》《吳縣誌》皆因之。則翰墓有確證,不可假託。”後出的乾隆縣誌不同意康熙縣誌的說法。
《吳地記》雖然是最早的地情書。但此書“非一人一時之作,為後世重輯之殘本”,“有他人之作竄入”。張心澄《偽書通考》稱其書“偽竄”。因此該書僅幾個字的含糊記述令人生疑。至於後面三本志書是“皆因之”,更難以使後人信服。
清初長洲學者張大純實地調查後,在《三吳採風類記》中明確記載張翰墓在二十九都二圖南役圩,並作《過季鷹墓感賦》:
弭節江干日已晡,季鷹高節冠東吳。宦情落落空千載,墓草青青傍五湖。
杯酒生前輕將相,秋風身後重蓴鱸。只今勢利滔滔是,過此還應愧汗無?
與沈彤同時代的北蘆墟人沈剛中在其《分湖志》 (1747 年 ) 中記述:“南役圩有古墓,無封植樹。民指為翰墓”。以後,嘉慶年間 (1800 年前後 ) ,該地曾有張翰墓碑出土,惜字跡模糊。同治九年 (1870 年 ) 吳江知縣黎庶昌重修張翰墓並立石。
1958 年 11 月 11 日 ,吳江縣文教局派員查明:位於莘塔公社東聯大隊南役圩南端的張翰墓佔地 50 平方米,封土高 1.5 米 ,墓西約 40 米 處的敬信庵曾供奉張翰的神位。墓碑和木神位已於去冬今春毀掉。當時建立三人保管小組,插牌明示。
2000 年秋調查:張翰墓已於 60 年代中期毀掉,遺址在今莘塔鎮楓西與蕩東兩村 ( 即原東聯大隊 ) 之間的東楓小學內,前排平房教室西半部即墓址所在;敬信庵原址上早已改建成村辦公所和小工廠。張氏後代仍在東彌陀村,有東張、西張兩支系。楓裡橋、南役圩、蓴鱸港又名二圖港等都是當地地名;在明清朝均屬二十九都二圖。方言“二”念成“尼”,“二圖港”轉音成了“彌陀港”。此地在元蕩東北灘。志書上元蕩名“蓴菜蕩”,黿蕩、元蕩均是後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