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軼事:師道近佛
作者:佚名
陳師道一生信受佛法,喜歡與僧人、居士相往來,他寫了很多與佛有關的塔銘、墓表,還作有《華嚴證明疏》、《佛指記》等文章。
他特別推崇《華嚴經》,他在《華嚴證明疏》中說∶得有此經,慶幸平生孰如今日,實力貧而家富,將口誦而心通。誓盡此生敬供不息,在在處處如佛之存,劫劫生生以今為始。伏願諸佛所說如慶喜而常聞,一生之間與善財而同證(《後山居士文集》卷十七)。表示此生遇此新矣!有此足矣!這也是他所以能夠保持高節、不恤貧窮的原因。
陳師道不獨專心佛典,於儒、道經籍也皆深涉。在三教關係上,他主張“道通”、“道一”,異不在道,而在於世異、說異。
他說∶大道一而今之教者三,三家之役相與詆訾。蓋世異則教異,教異則說異。盡己之道則人之道可盡,究其說則他說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聖之道非異,其傳與不傳也耶(《面壁庵記》,同上,卷十五)!
陳師道說明了三教之道是一致不背的,只是因為後來世道的變化,人說的差異,從而相互詆訾,從而有了傳與不傳的區別。
在《白鶴觀記》一文中,他又就釋老的關係指出,“夫老釋氏之教並行,於世而有衰盛,世遂以為優劣。又謂教有利有不利,皆非也。夫二氏離行而合妄,其所異者因於俗也。至其隆替則繫於世,世之好惡則系其習……”進一步說明了上述的觀點。師道還具體地列出了三教的傳承世系,認為唯有“釋自能仁”,從始至今,代有其人。師道以上關於三教的關係之說是比較新穎、深刻的,於三教關係思想史上值得注意。
儒、道、釋通融是宋代文化的基本特徵,宋代文人的文化結構大都有此特點,陳師道亦然。他們都是本於儒學又濡染道、釋的。其未入仕即以居士自命,也有類似的文化心理背景:以道藝處士自期、以自由人格自重、以通曉佛理自慰。
陳師道體弱多病,因而希望通過誦佛經、守戒持齋等方式減輕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延長壽命。他曾與妻同謁佛寺,稱弟子,買經發誓,並長期斷酒持齋誦經。
但他卻似乎更需要從佛門求得解脫之道,有時甚至產生出世之念:“更欲置身須世外,世間元自不關人”,“終當捐世事,來作臥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