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小伙儿说卷不动了,我是这样劝他的……

语言: CN / TW / HK

你是否曾觉得,每天忙到很晚,做了很多工作,但又好像没什么产出?这种情况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本文作者从心态、向上沟通、到做事提效进行了讨论,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最近跟同事一起喝下午茶,眼看往日的精神小伙打蔫了,后来一问才知道,他说最近卷不动了,想要离职。这个同学去年9月份从一家创业公司过来的,被分配到其他业务线,但跟我们有些紧密合作。

听到他说离职还是很意外,便问他原因。

他说道:老板总给我很多工作,即使996也根本干不完。上下游同事什么事儿都找我,把一些脏活累活甩过来。常常忙到很晚,但好像又没啥产出。

我问他:你的困境有跟老板沟通过么?

他回答到,上周已经沟通了,并一口气跟老板对了64个项目,老板只是觉得都该做项目。并跟他说,好好分配下时间。

对了两轮后,感觉什么都没改变,很无力,常坐在工位上叹气,甚至有同事叫他一起吃饭或者聚餐,都没有参加。感觉自己跟团队越来越疏远了。

他的情况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于是我们从心态、向上沟通、到做事提效展开了沟通,我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如下。

01 改变受害者心态

先改变受害者心态,心态很重要,决定我们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被某次不公平对待,而陷入到了受害者心态,导致后边行为畸形,甚至把自己封锁起来。这样一来,也会与机会失之交臂。上面同学一些经历,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之前有两个校招的小朋友,学历和背景相差不大,同学A心态蛮好的,让干啥都行。另个同学B,会敏感一些,偶尔会因为项目上任务分配(任务也是随机分配的),陷入emo的状态。

团队一些集体讨论会、聚餐,同学B也因各种理由拒绝了。而在讨论会或者聚餐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有价值信息,或者新的工作内容,老板就随口给了同学A。一来二去,同学A知道信息相比同学B多很多,地盘也会更大。

回头来看,同学B能力真的比同学A差很多么,我觉得未必。而是他的心态让他默默丧失了很多机会。

通常情况下,事实(你认为事实也未必是真实的事实)影响了心态,心态决定了行为,受害者心态的判断逻辑是,由于我之前被不公平对待,所以我不打算为组织付出,表面看你在减少付出,实际上你在主动放弃机会。所以从个人收益最大视角,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心态。

所以,我建议他先调整心态,把受害者心态调整到积极心态。

02 把事情讲清楚

跟老板主动沟通,要把事情讲清楚。

向上面朋友说,他跟老板讲了两轮64个项目,最后没解决问题,大概率是没讲清楚。

要想讲清楚,核心就是要”说人话”。关键三点,论点、洞察、事实。洞察是支持论点的,事实是支持洞察的,最后让老板决策这个论点就可以了。具体怎么做呢?

拿同学的事情举例,他可以提炼出一个需要老板决策的论点,假设他的【论点】是项目太多,短时间内大量高优项目涌入,自己干不过来想要加人。然后怎么能说明这个论点。

这个就是【洞察】发挥的作用了,比如新增的项目更高优、有严格上线要求、现有人力被占用等等。只说洞察不够说服力,要与【事实】做结合。

其中同学口中的64个项目就属于【事实】,最后,我们要主动”萃取”能证明的洞察的【事实】,哪些属于“项目高优”的洞察,哪些属于“有严格上线要求”的洞察、哪些属于“现有人力被占用”洞察,事实要主动取舍,保证与洞察绝对匹配。

关于论点,要明确,你要寻求什么帮助,是资源还是辅助决策;关于洞察,可以有多种角度组合方式,尝试找到最合适、最有说服力的视角,比如,上面洞察中,“有严格上线要求”比“项目周期长、复杂”,更有说服力;关于事实,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可以先全部内容穷举出来,保持每个事实互相独立,再进行主动“萃取”可以支持洞察的事实。

但有的时候,论点未必一下子能想清楚一定是哪个,那就先讲清楚洞察和事实,并提供可以选择论点方案,让老板做选择题的决策。还是拿同学的事情说明,他的论点可以是加人,也可以是重排项目优先级亦或是其他的。

以上这种沟通方式,最起码我们能拿到一个明确的反馈,甚至可以关联接下来的行动,比如选哪个方案?我的提议行还是不行?

相比,同学直接拿64个项目跟老板对方式,决策成本要高很多倍。首先,老板要先看懂64个项目。其次,他从64项目中找到问题是啥。最后,他再给你一个答案!我们要是讲不清楚,老板就要下场去做分析,成本也就自然要高出很多。所以,哪种方式更容易说明问题,更容易获得支持?

所以,我建议他跟老板不但要主动沟通,更重要是把事情讲清楚。

03 提升做事儿效率

提升做事儿效率,做好资源整合。

像同学说一样,他有64个待办项目。确实是,每人一天待办事情至少有几个,多则几十个。

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视为资源的话,像撒胡椒面一样平均分配到每件事儿上,资源可谓少之用少。我们要集中精力办大事儿,但工作中往往被一些琐事牵绊,又不得不做,该怎么办呢?

首先,在意识上,我们要主动发现低效的事儿,才会有改进可能性。

比如,之前有同学每天利用半天时间,给大家开通各种权限,一做做了好几年。有时候流程未必一下子就是完美的,需要不断迭代过程,但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流程不完美,可能就长此以往被消耗下去了,这是我们需要自己发现并改造的。

其次,在方法上,做好改进。

常见的方法就是把需要人的经验判断内容,做成制度,完成到标准化升级。

比如,运营平时会做很多活动,活动涉及到资源做推广,之前有一个同学专门来负责活动做资源分配,这个同学工作很忙也辛苦,但产出很弱。所以,后来我们将需要人的经验判断元素提炼出来,做成标准和制度,然后拟订SOP流程供大家使用。

最后,在技巧上,做个好局。

上面说到从人把关到流程制度,但有些事情是离不开人的,需要人来再次把关,这时就需要做局,做局是指通过制度或者规则实现多角色自运转,从而达成目标,在过程保证每种角色都是受益方。若是其中一方没有受益,可以从受益的一方拿取利益,去补贴那一方。

举个例子,之前有个同学负责话题的配置,工作核心是对内容进行筛选,每天至少要看几千条贴子,最起码之前负责这块的同学是这么做的。但是,这个同学过来后,显然对这个方式效率不满意,于是他发起了一个伯乐天团,面向用户征集,是想通过伯乐们投票来决定哪些内容能上话题。

同时他把规则和制度跟伯乐们讲清楚,这种做法省去了他自己的大量的时间,为了保证伯乐们做事儿积极性,他也申请一些虚拟品作为激励。可以看到这个链条上同学、伯乐都是受益的,那么这件事儿就是成立的。

一件事儿责任和义务确实属于你,但实现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所以,我建议他提升做事儿效率,做好资源整合。

04 最后

以上都是讲述技巧方面的,没有考虑个人意愿和情感。另外,也从另个角度跟同学进行了说明,如果自己内心知道这些,但从个人情感和意愿就是不想做,其实换个环境也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在一个不适合的环境中,会掩盖自己的光芒,要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态位,个人能量才会发挥最大。

至于这个同学想要离职也不是不行,只要是自己看清楚情况并主动选择的就好。而不是,不但没有主动选择,还迷迷糊糊pass掉一个还比较好的选项(也许你pass的选项是你当下能选择的是最好的那个)。

分析完后,同学说他想要留下来再试试,感觉自己确实还有很多能做的空间,想尝试完再做打算。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像这个同学一样,有无力感,事儿就像个”团”一样压在心里,在模糊的印象里,感觉很emo又看似没啥办法。

这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主动分析和梳理,这个是什么事儿,过程中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假设各种可能结果,甚至最坏的结果。

在分析完后,这个团也许就被自动解开,模糊的内心世界也会清晰很多。由于你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同时也意识到结果不由你来决定,所以你会更加坦然。但,同时你也知道,你的努力可能会改变结果,所以在做事过程中会更有魄力,并愿意all in去做。

整个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行动,内心从emo到有希望,从原来看似只能被动接受模糊的一团,到现在你主动去分析,主动去做自己能改变的部分,主动去接受结果(不能改变的部分),主动……

所以,尝试把你内心被动一团,尝试拆成主动的线。

本文由 @杨学姐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