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 20mm 的 RTX 30 系列輕薄旗艦表現如何? — 雷神 P1 評測

語言: CN / TW / HK

RTX 30 系列膝上型電腦GPU已經發售一段時間了,我猜大家對它的效能都沒有多少懷疑,主要都是在想什麼時候才能買到,或者什麼時候才會有合適的價格,不過這一次我們也找到了一臺搭載 GeForce RTX 3080膝上型電腦GPU 的雷神 P1, 來看看 30 系列移動端的「天花板」表現如何。

設計與體驗:

雷神P1 定位是“輕薄旗艦”,配置十分豪華的同時採用了全金屬機身,重量卻僅有1.98kg,屁股最厚處1.98cm,這個重量和厚度在動不動5斤起的遊戲本品類中,尤其是高效能遊戲本中確實強出了不少。

外觀設計上,雷神P1整機以“灰、深灰、黑”三色為主,搭配硬朗線條設計,視覺上比常規遊戲本更加簡潔和精練。筆記本A面採用了“金屬法絲工藝”,位於中上位置的品牌logo較上一代也更加的內斂,沒有采用實體嵌入設計,而是採用了絲印工藝。

B面,雷神P1採用了左右6mm窄邊框設計,上邊沿中間位置分佈攝像頭及雙麥克風,下邊沿較寬,“THUNDEROBOT”品牌標識位於中間。

在螢幕方面,雷神P1有“高刷/高分”兩種規格可以選擇,我手中的這款正是採用了15.6英寸三星 AMOLED 4K高分屏版本,支援100% DCI-P3 色域。遺憾的高分版本螢幕重新整理率僅有60 Hz,如果作為“圖形工作站”來看的話,高分版本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這款螢幕素質表現我會在後邊評測詳細解讀。

雷神P1 鍵盤採用全尺寸“全區單鍵 RGB可調背光”設計,每一個按鍵都可自定義配色,有“波動模式、呼吸、波紋、貪吃蛇”等7種燈光效果、5種亮度級別及3種LED 速度可選擇。

體驗下來,1.8mm的鍵程高度適中,鍵盤迴彈力度相對偏軟,遊戲、打字手指不會很快疲勞,因為是全尺寸設計,對於遊戲場景來說整體體驗還是不錯的,

為數不多想吐槽的點就是觸控板,它的觸控板還是比較老的分離按鍵設計,可觸控區域無法按壓,下方按鍵擠佔了觸控板空間,外觀也不夠簡潔,在 2021 年來看可能有些過時,不過遊戲本可能也沒多少人在乎觸控板就對了。

在介面方面,雷神P1 左側分別有鎖孔、出風口、MINI SD卡槽、支援關機充電的USB A及分體耳麥介面(SPDIF數字音訊介面),機身右側為兩個USB A,RJ45網口。

除了左右側介面外,在機後方也有介面設計,MINI DP(1.4)、HDMI(2.0)、電源介面和一個最右側靠近出風口位置的雷電3(40Gbps)介面。總體來看,雷神P1的介面方面相對很豐富,資料和影片介面已經涵蓋了市面上大部分外設。

內部設計:

雷神P1 底部有著大面積的散熱孔,面積差不多佔據D殼的2/3,透過散熱孔依稀可見雙風扇、熱管、網絡卡、記憶體、硬碟、這些發熱量較大的部件,同時也能看到左右雙揚(Sound Blaster 認證)。

擰下D殼的13顆螺絲就能看到內部全貌。

雷神P1 的內部佈局很緊湊,上方是採用5銅管+雙風扇(左右各59葉片),左右+後4出風口散熱方案。

大面積的散熱板不僅覆蓋了CPU及GPU上,還將視訊記憶體及GPU與CPU POWER晶片均覆蓋。同時一根熱管貫穿CPU與GPU,當處理器和GPU出現“溫差”時能起到對流傳導分擔熱量的效果,雷神P1實際散熱效果如何,後邊會詳細測試。

中間位置分佈著WIFI 6規格的AX201無線網絡卡、上下佈局雙記憶體插槽(三星16Gx2 3200MHz ),以及裸著的南橋晶片。

下方位置是一塊73Wh的鋰離子電池組,和雙NVMe SSD 介面(英特爾660P 1T x 2),雷神P1 的記憶體和硬碟均不是板載設計,便於後期升級維護。我們知道硬體決定體驗的下限,散熱決定體驗的上限,接下來通過實測,來看看雷神P1的效能及散熱表現。

功耗,溫度與噪音:

雷神 P1 的配置是 i7-10870H + RTX 3080 膝上型電腦GPU, 我們先跑一個CINEBENCH R23, 多核達到了 10205pts, 單核則是 1181 pts 成績,對於一個 8 核 CPU 來說能達到應有的水平。

然後我們測試 CPU 長期負載功耗,測試的方法是連續進行 CINEBENCH R15 多核心的連續跑分測試,結果如下圖:

從開始到結束,雷神P1 搭載的 i7-10870H 會從最開始的1621cb慢慢穩定到 1325cb, 用連續 CINEBENCH R15 測試的最終意義是記錄散熱導致的效能變化,所以我們也記錄了 CPU 單獨負載時的功耗和溫度波動:

可以看到最開始它能衝上接近 100W 的功耗,溫度也迅速來到接近 100°C, 但是很快就會讓溫度下降,最終可以保持在 55W, 78°C 的水平。

MDT 的測試包括額外的機身出風口的溫度,可以從上圖中的 Air Vent temperature(也就是橙色線)來看到,這也是用來輔助判斷一個機器的散熱系統散熱效率的因素。

K 值則是考慮功率之後的綜合導熱指數,MDT 認為在極限負載的情況下,如果出風口溫度越接近機內 CPU 核心溫度,那麼就說明筆記本的散熱系統能有越有效的把 CPU 或者 GPU 等等發熱源的熱量匯出機身,K 值也就會更高。

雷神P1 在增強模式 K 值約為 1.95, 說明它的散熱效率非常高,(遊戲本平均 1.5,輕薄本平均 1 以內),所以能更快的把內部的熱量匯出到機身之外,散熱本身還是很不錯的。

而在GPU方面,雷神P1支援 第三代Max-Q 技術,RTX 3080 膝上型電腦 GPU藉助Dynamic Boost 2.0可達105W,可以在輕薄的前提下實現最大的效能,而如果你更需要極限效能,那麼也可以選擇更高功耗的 RTX 3080 膝上型電腦GPU 產品,但肯定都要厚一些了。

我們實測在單烤 GPU 的時候雷神上的這一塊 RTX 3080 膝上型電腦GPU 可以做到 105W 的長期負載功耗。

在標準的 3DMark TimeSpy 之中,可以達到 10136 的圖形分。

而在測試光追效能的 Port Royal 測試之中可以達到 6254 的分數,綜合來看我們會認為它能做到接近去年 RTX 2080 Super膝上型電腦GPU 的效能,但是功耗卻更低。

而在 CPU + GPU 雙烤的時候也可以保證 35W+90W。

當然,實際的遊戲跟雙烤肯定還是不一樣,而且 RTX 30 系列膝上型電腦GPU上還有全新的 Dynamic Boost 2.0, 所以在溫度和噪音後邊我們也有遊戲效能實測的部分。

在整機達到 125W 的情況下,我們也測試了它的表面溫度:

在 CPU + GPU 雙烤的時候,鍵盤平均溫度為 33.8°C, AWSD 區域(點3)的溫度不到 30°C, 表現很不錯,日常打遊戲的時候都感受不到什麼溫度,右側回車按鍵付近(點4)溫度稍高但也沒有超過 40°C, 可以說在大部分人接觸的位置它都不熱。

而噪音方面,雷神 P1 的表現也還不錯,極限狀態下噪音沒有超過 55dBA, 而且噪音頻率的分佈比較平滑,沒有突出的異音存在,你聽到的都是呼呼的風聲。

遊戲效能實測:

MDT通過 5 款主流遊戲來測試雷神 P1 實際遊戲表現,首先是我們的老朋友,極限競速:地平線四。

在選擇了超高特效之後,FHD 解析度時雷神 P1 能達到平均 145 的幀率,可以保證完全的流暢,不過 GPU 基本處於被 CPU 拖後腿的狀態,所以我們也測試了 UHD 原生解析度的情況:

在 UHD 解析度時,GPU 限制比例達到了 85.9, 可以說它的 GPU 效能才沒有被浪費,更精細畫面在雷神 P1 的 OLED 上看起來觀感提升很大。

古墓麗影:暗影

在預設的高特效預設下(如截圖所示),可以達到平均 93 fps 的水平,基本不會出現卡頓,不過在 FHD 的解析度下,幀率的瓶頸依然是在 CPU 而不是 GPU, 我們繼續用原生 UHD 解析度測試:

能看出來在這樣的解析度下 GPU 效能才被榨乾,開啟 DLSS 之後能保證 62 幀的平均幀率。

還有彩虹六號

在選擇高特效 FHD 的前提下,雷神P1 可以達到平均 276 幀的成績,CPU和GPU的效能需求基本接近,不過依然是 CPU 瓶頸,如果想要提升幀率,最好是同時升級兩者才行。

接著是 UHD 的測試,能做到 125 幀的平均幀率,不過對於 CPU 的要求也還是比 GPU 要更高。

看門狗 2 軍團:

我們選擇的是超高特效,平均為 68 幀,在 FHD 的時候還是 CPU 受限,而 GPU 並沒有拖後腿,切換到 UHD 開啟 DLSS, 能保證平均 54 的幀率。

最後是賽博朋克 2077:

說實話它的優化並不是很好,對於入門的GPU來說壓力很大,在 FHD 的解析度下能做到平均 72 幀,而我們選擇 UHD 加上效能 DLSS 之後可以達到平均 69.7幀的幀率:

在第三代 Tensor Core 的加持之下,DLSS 可以明顯提升幀率,同時儘可能降低對於畫質的影響,下邊兩張圖大家能分清楚誰開了 DLSS 嗎?我覺得真正玩起來的話其實是很難看出來的。

最後是一個總結對比圖:

可以看出來對於常見的 FHD 螢幕來說,RTX 3080 膝上型電腦GPU 是綽綽有餘的,瓶頸完全不在GPU,而在 UHD 的 4K 解析度下GPU的壓力就大了,不過好在 RTX 30 系列膝上型電腦GPU的 DLSS 表現不錯,即便是在 4K 下也可以把幀率拉回 60 幀左右。

生產力效能測試:

在生產力效能方面,雷神由於 RTX 3080 膝上型電腦GPU 以及 intel 核心顯示卡的存在,在標準的 Premier Pro 測試中能達到比上一代中端GPU明顯更好的效能,輸出速度平均可以提升 25% 以上。

我們也測試它的解碼能力:

可以看出來在 16GB 視訊記憶體的 RTX 3080 膝上型電腦GPU以及 i7-10870H 的組合之後,它的解碼能力比上一代有了明顯提升,特別是GPU的 4K CUDA 部分。

MDT 總結:

雷神 P1 是目前為止我們評測的第一款超薄 30 系列膝上型電腦,儘管由於便攜考慮它的功耗並不高,但是 RTX 30 系列膝上型電腦GPU更高的每瓦效能,還有可以根據效能需求自動分配功耗的 Dynamic Boost 2.0 技術,讓它的效能遠超之前同樣厚度的產品。

除此之外,雷神 P1 的 4K OLED 螢幕也能帶來更好的色彩以及 HDR 表現,可能有的人會覺得 4K 對於筆記本來說還是太 Over Kill 了,不過實際上由於 RTX 30 系列顯示卡膝上型電腦GPU的第三代 Tensor Core 存在, 在開啟 DLSS 之後大部分的遊戲都可以保持在 60 幀以上,對於喜歡高特效 3A 大作的玩家來說,表現也很不錯。

優點:

  • 相對於 20mm 不到的厚度來說,效能不錯
  • 即便是在滿載情況下機身表面也不燙
  • 介面比較齊全,電源介面卡也不大
  • 4K OLED 看起來很驚豔

缺點:

  • 沒有獨顯直連
  • 4K 解析度對顯示卡壓力大了一些,而且沒有高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