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奔馬玩偶遭盜版,文創維權亟待加強

語言: CN / TW / HK

今年夏天,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以出土於甘肅、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銅奔馬為主題,創作了一款做著體操、“馬超龍雀”造型的玩偶。這款玩偶因形象呆萌而“圈粉”無數。 正當文創人員在喜悅中加班加點補貨時,一些不法商家趁機在電商平臺上售賣盜版產品,銷售量達10萬件以上。

這幾年,各地博物館積極挖掘館藏資源,以文創產品帶動文物“活起來”。與此同時,IP侵權案例時有發生,網紅博物館文創產品屢遭低劣產品仿冒。

盜版侵權行為竊取開發者智慧

半月談記者發現,部分售假平臺商鋪為了迷惑消費者,有的標註“官方正品”,有的盜用甘肅省博物館原創宣傳影片和圖片,貨源卻來自一些地方未經官方授權的小作坊。這些盜版玩偶假借“正品”之名,在正版產品問世之初,便依託成熟銷售鏈條搶先佔領市場。

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遊客挑選玩偶 馬希平 攝

銅奔馬玩偶文創團隊對此又傷心又無奈。“一件文創產品的生產週期一般在3至6個月,成本至少有十幾萬元,而盜版者僅靠簡單複製創意就竊取了開發者的智慧。”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崔又心說,他們團隊自2015年成立起始終堅持原創,在開發設計的2000多款文創產品中,銅奔馬玩偶是第一款真正火遍全網的“現象級”作品。

半月談記者從敦煌研究院瞭解到,2019年以來,數代人傳承並開發出來的“敦煌系列”,遭遇多起侵權事件,涉及文創產品或聯名產品、文字美術作品、商標或官方標識等多個方面。

北京薪火相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常年負責舉辦藝術展覽。該公司創辦人黃炫梓表示,公司曾為了推廣IP和其他企業合作,合作企業卻搶注了相關商標。

創意不易,維權更難

業內人士表示,一件文創產品從授權到設計開發,再到打樣上市,經歷環節不少。相關企業既要花費大量資金聘請創意團隊打造IP,又需數月不斷打磨優化IP。即便如此,IP能否成為爆款仍是未知數。一旦精心打造的IP沒有成為爆款,文創企業就要重新打造。

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遊客挑選玩偶 馬希平 攝

粗製濫造、低價銷售的盜版文創產品,僅需要通過簡單生產,就能搶佔本屬於正版文創產品的市場。一些文創企業負責人坦言,企業要想做下去,既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又得持續開拓創意空間。如果產品效益長期被盜版“收割”,企業運營將難以為繼。

崔又心介紹,自2015年開始和甘肅省博物館合作開發文創產品以來,他們連年虧損,直到2019年才勉強實現收支平衡。這兩年,團隊為維持運營,員工從80人裁至30人,要不是這次銅奔馬文創產品爆火,下個月工資都沒著落。“銅奔馬文創產品大火,本來像一支強心劑堅定了團隊的決心,如今卻遭遇盜版當頭一棒。”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建仁、蘭州文理學院旅遊學院院長高亞芳等表示,文創產品讓文物走出博物館,吸引更多年輕人主動感知優秀傳統文化,是真正意義上的文物“活化”利用。文創領域屢禁不止的盜版侵權行為,損害了原創人員的切身利益,破壞了文物活化利用、良性迴圈發展的根基。

受訪法律人士表示,原創者發現被侵權後,理論上可以向平臺申訴下架侵權產品,對侵權商家提起訴訟。但維權成本高、時間長、舉證難度大等因素,導致原創者難以獲得相應賠償。在“非法獲利額大於判賠額”時,一些商家會選擇違法。

文博單位負責人表示,相關侵權行為發生的渠道多、地域範圍廣,監測和溯源難度大,且相關單位多為研究型機構,缺乏專門法律人士,難以真正維權。“況且我們也不能把時間總浪費在維權上。”黃炫梓說。

加大監管和賠償力度,完善原創保護機制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 2021 年釋出的《智慧財產權·服務科創檢察白皮書》顯示,2011年4月至2021年3月,科創文創領域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佔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受案總數的近69%;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釋出的《涉文化創意產業智慧財產權糾紛案件司法審判白皮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該法院受理涉文化創意產業的智慧財產權案件共計4902件,佔全部智慧財產權案件的37%。

在一些事件中,即使最終維權成功,所獲賠償往往也與損失不成比例,甚至會是零賠償。

在銅奔馬玩偶侵權事件中,甘肅省博物館第一時間發出嚴正宣告,稱擁有此款銅奔馬毛絨玩具的獨家版權,沒有向任何第三方授予生產權和銷售權。但是,聲明發表後,僅部分商鋪經協商後下架相關侵權商品,且沒有作出任何賠償。

據瞭解,前幾年,在另一起侵權案件中,甘肅省博物館團隊也曾作為原告起訴過相關廠商和部分網點,換來的僅僅是相關方停止生產和銷售。

文創不易,保護創造性很重要。甘肅省文物局局長程亮等表示,文創產品承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因其輕量化和創意化等特徵,在文化傳播中甚至發揮著比文物本身更為獨特的作用。未來應加強行業監管,加大文創侵權賠償力度和全鏈條打擊力度,尤其要防範不法商家將盜版文創產品“改頭換面”後又繼續生產銷售,牟取暴利。

同時,完善原創保護機制和產權保護機制,如設立國家文創藝術基金,扶持國家重點文物衍生品研發設計,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通過更多新興載體實現有序傳播、有趣傳承。用中國創意講好中國故事。

半月談記者:宋常青 姜偉超 何問 郎兵兵 | 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