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雙11電商節倒逼「基建進化」的勝利,能否在To B市場同樣上演?

語言: CN / TW / HK

作者 | 徐曉飛

眼下,一場 中小 企業數字化轉 型的企服供 給側改革“新實驗”,正 在國 80 多個城市持 續展 開。

回首過去近二十年,618、雙11等購物狂歡節通過製造交易峰值,倒逼整個中國消費網際網路供應鏈基建不斷成長。這些年,這種通過節日反向整合、助推、乃至重塑供應鏈的打 法,開始被業內嘗試複製到產業互聯網裡。

但由於目前國內To B行業“千企千面”等的特性,其產業鏈體系的重塑無疑更難,更復雜:不能止僅僅步於對各類企服節上軟體GMV的追求,更要打通銷售額背後的供需鏈條,針對多元化、碎片化、高複雜度的數字化轉型產業現狀,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種新的、更加高效的企服供給模式。

而自8月28號開始為期一個月、由華為聯合3萬家生態夥伴共同發起、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828 B2B企業節,正是這樣一項嘗試。

數字化企服供需為何失衡?

如何衡量一種企服供應鏈模式的效率?

企服供應鏈歸屬於B2B供應鏈大類,而縱觀國內B2B供應鏈發展不難發現,其經歷了由最初簡單的資訊彙總、釋出、搜尋型平臺,逐漸發展到交易撮合平臺,進而出現了自營模式和配套服務,再到後來,又繼續朝著綜合服務型平臺進一步演進。

所謂綜合服務型平臺,是能夠將多方參與者串聯起來,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通訊息流、業務流以及生態交付系統,從而能夠提供更加完整、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其本質是通過對生產要素的匯聚和優化配置,重塑產業鏈,從而實現供需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這是To B產業鏈發展較為成熟的一種狀態,也是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市場的急迫所需。究其原因在於,現階段,我國企服市場正面臨著一個與歐美成熟市場截然不同的產業格局。

一邊是國內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類實體產業加速變遷、整合,行駛在“高速路”上的企業們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形勢和行業競爭,其對數字化的需求也不可避免地充斥著複雜性、變化性。

一邊是軟體產業和企業資訊化建設在過去短短20多年裡,經歷了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輪番洗禮後,又跑步進入了數字化轉型期。時間緊、任務重,在數字化這道“必答題”面前,供給側和需求側,都還不夠成熟。

實體經濟和軟體產業兩波發展浪潮的相互疊加,導致了國內目前“產業複雜度幾乎是全球最高,但同時企服市場的成熟度卻較低”的困境,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已經超出了當下軟體產業的供應能力,企服市場供需匹配存在失衡,這讓中國數字化企服市場進入到了一個關鍵攻堅期。

這種供需失衡,在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企服市場,尤為嚴重。

大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不僅有CTO、CIO等技術負責人來把控全域性,還可以享有一眾服務商定製化的貼身服務。不同於此,中小企業在數字化道路上往往面臨不少難題,比如認知短板,難以做出有效的規劃來指導轉型;資金短板,試錯空間小、投入成本高;技術和人才短板,難以撐過較長的轉型週期等。

缺錢、缺人、缺認知,再加上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讓中小企業面對市面上海量、龐雜的企服供給,經常是一種”想轉,但不敢轉、不會轉“矛盾、無措的心理狀態。

不得不轉時,不少中小企業要麼急病亂投醫,錯成本居高不下,要麼兩眼一抹黑,從無下手,遺憾延誤商機。

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道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固然有其自身的特性,但 其根源仍在於國內目前數字化企服供應鏈的不完善。

以往單純的打折促銷,顯然無法滿足中小企業數字化需求。行業要求產業能夠在供給側形成一套包含評估體系、轉型規劃、資金支援、品牌宣傳、人才培訓、業務戰略、統籌運營等在內的一整套有機、完善的產品和服務供應鏈。

區別於大企業有雄厚的資本可以試錯淌水,中小企業更在意數字化能否在短期內帶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華為公司高階副總裁、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看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能否找到商機,能否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降本增效,這是其經營發展有兩大核心關鍵點,也是華為發起828 B2B企業節的初衷。

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家。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貢獻皆出於此。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和保障就業的主力軍,中小企業發展好,中國的經濟才能好,重點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的企服供應鏈建設迫在眉睫。

To B產業鏈如何重整?

企服供應鏈的重塑,需要一個“產業平臺”。 對供需都比較散亂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市場尤為如此。

只有產業平臺,才能將海量碎片化的供需都匯聚起來,以生態之力,推動產業鏈上多方之間互動、合作,讓政策資訊、品牌展示、產品和服務體驗等都能夠得到廣泛且充分的討論、分享和傳播,以規模化優勢,降低單位成本,形成極強的綜合能力,逐一擊破供需各處的痛點、卡點,拉通整個產業鏈。

進一步,在產業平臺上,各類參與者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斷的沉澱與複用,久而久之逐漸形成產業級網路效應。

不難發現,電商、外賣、網約車等為大眾所熟知的C端市場,就曾走過這樣一條產業平臺搭建和供應鏈重塑之路。

以電商為例,過去十多年,不少平臺通過每年的618、雙11等購物節倒逼店家、平臺、廠家、物流等行業各方不斷進行生態供應鏈能力擴容和技術能力擴容,流量勝利的同時,也實現了產業供應鏈和生產力的勝利,拉動了整個中國商貿供應鏈體系的基建成長。

如今,這些C端產業平臺,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精準地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個性化的海量需求。而反觀B端數字化企服領域,一個公認的產業平臺尚未搭建起來。

究其根源在於,中小企業數字化企服產業鏈的複雜性很高,需要一個在技術、產品、經驗、品牌、安全等方面有足夠能力支撐的,能夠駕馭巨大複雜性的,能將不同市場主體的獨角戲聚合為大合唱的“實力派”真正下沉到產業中,花大力氣啃硬骨頭。而在這方面,深耕企服市場將近四十年的華為無疑經驗豐富。

華為中國區副總裁、華為雲中國區總裁張修徵在828 B2B企業節啟動儀式上指出,產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不同,後者可以依靠純線上方式實現商業閉環,但產業網際網路則不然,必須沉浸到工廠、廠房、辦公等場景裡,以線上線下互動結合的方式來實現。

基於這些經驗認知,在為期一個月的828 B2B 企業節期間,華為聯合了3萬家合作伙伴、200+家媒體、300+行業協會,300+項政策匯聚,30+地方站,基於華為雲 150 多個賦能雲產業創新中心,將在包括北京、廣東、深圳、浙江、江蘇、上海等80 多個城市,開展1000 多場數字化交流與賦能活動,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一個產業平臺。

作為首屆,今年的828 B2B 企業節以“成就好生意,成為好企業”為主題,為企業帶來包括商機促進、優品優惠、技術創新、品牌提升、經驗分享、人才發展在內的六大價值,與其他促銷節相比,差異化亮點突出。

同時,針對企業數字化的四大關鍵場景,該企業節會開展四大專項行動,包括專精特新扶持行動、初創企業扶持計劃、中企出海支援行動、中小企業紓困專項行動。

作為配套服務,華為雲也將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賦能的力度,並設定生態發展基金等,助力中小企業加速實現創新發展。

除使用者側外,針對供給側的生態夥伴,華為雲市場在節日期間,進行了全面升級,推出了華為云云商店,進一步強化供給能力。並在生態聯運方面,進行了商業模式、平臺運營支援範圍和MaaS打造3大維度的升級。

不難看出,經由廣泛匯聚全行業優質產品、服務和資源,828 B2B企業節正在幫助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實現融通創新, 一個綜合服務型平臺和產業級網路效應正在形成。

據華為云云商店統計資料顯示,828 B2B企業節啟動首周,購買華為及生態夥伴產品的企業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7%,與此同時,它們享受到的優惠補貼總額同比去年增長74%。更多企業正在以更低成本解決數字化難題。我們還發現,中小企業正在不同領域提高數字化投入:例如教育領域投入值同比增長了27倍,影片領域也高達7.2倍。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需求,正被啟用、引爆。

不僅如此,據瞭解,作為828 B2B 企業節的主辦單位,華為表示希望將 828 B2B 企業節打造成一個長期活動,以便將自身和生態夥伴在轉型路徑、公司管理、人才發展,以及技術實施與落地等方面的經驗更好地傳遞下去,持續助力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創新發展。

而這也正是國內數字化企服市場的真正所需。

事實上,只有當供需產業鏈得到有效的整合、理順後,企服產業才能進入到利潤積累的良性跑道,才能進行精細化的分工協作和能力建設,進而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開啟更廣闊的前景。

而今天的國內To B市場,因其種種複雜性,還遠未完成這一任務,企服供給側的進化依然走在攻堅路上。作為數字化基建的底座,雲廠商被行業各方寄予厚望,華為雲聯合一眾夥伴正在努力踐行這一使命。

複雜的問題,難有能現成照搬的答案,一切還要在創新實踐中得來。這時候,先行者的腳步就顯得尤為可貴。

正是在這種無懼探索的決心和信心下,當下中國企服市場裡,圍繞著核心雲廠商和產業平臺,正在形成一種創新生態力量,各方協作共創,不斷為行業注入新的動能、新的可能性,讓數字化轉型與賦能在中小企業者眾的千行百業的發展中,真正發揮出“效率槓桿”的關鍵作用。

往期推薦

歡迎掃碼或點選“ 閱讀原文 ”,加入知識星球,第一時間與林狸大叔暢聊更多 的行業“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