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14年後再上熱搜,竟滿是細思極恐的情節

2019-09-13 13:42:54

▲關注匠心之城,遇見詩意生活



曾以為是喜劇,
而今再看卻哭笑不得。

《家有兒女》

“我叫夏雪,我叫夏雨,我叫下冰雹……”

聽到這詞時,彷彿又回到了曾經和父母一起守在電視前的日子。

一眨眼,《家有兒女》已經播出14年了。

那時總以為,它不過是一部為博人一笑的喜劇,而今再看,卻滿是令人深思的情節。




 01 
誰讓你們生出來了,
你們經過本人同意了嗎

《家有兒女》中有一幕,夏東海劉梅二人為了給孩子們過六一,憑著自己喜好買了一堆禮物卻不被孩子們喜歡。
 
最後雙方不歡而散,劉星脫口而出,“誰讓你們生出來了,你們經過本人同意了嗎?



看似不痛不癢的一句話,
卻不禁讓人思考,
父母對孩子而言,
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果孩子可以選擇父母,
你會是他的第一選擇嗎?
 


對父母來說,
孩子是生命的饋贈,
是他們無法拒絕的禮物;
對孩子而言又何不是如此,
他們也同樣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
 


胡適關於父子關係曾經說過,“這個孩子自己並不曾自由主張要生在我家,我們做父母的不徵得他的同意,就給他生命,況且我們也並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我們既無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為有恩於他?



對於沒有自立能力的孩子,
他們只能選擇和父母共生。
而大多數的父母,
卻認為,自己生養孩子萬分不易,
孩子們必須要聽從。
 


可是,卻往往忘記了,
孩子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
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
父母,不過是幫助他們長大,
參與他們自立的過程,
而不是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
 


你的愛,孩子看在眼裡,亦記在心裡,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達,他愛你,總會以出乎你意料的方式讓你知道。


 02 
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小孩,
但你們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縱觀全劇,劉星一定是其中最淘氣的孩子,
在家,他是最令媽媽頭疼的孩子,
鬼靈精怪,調皮搗蛋,
在學校,他考試難得及格,
總排在班級倒數,
似乎怎麼看他都是一個“問題少年”。
 


他不如小雪成績好,
也沒有小雨的聽話,
相比之下,劉星不僅僅是一個“熊孩子”,
更是理所應當的“背鍋俠”。


有一集,小雨因為要賠朵朵玩具而偷偷把家裡的東西拿去賣,劉梅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劉星所為。
 


一如曾經也不愛學習的我們,慘白的成績總是令父母頭疼,即便是弟弟做錯了,他們依舊不分青紅皁白地責怪自己。

就像劉梅怪劉星,毫無道理。
 


一念之差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深入習俗、盤踞於人心深處的謬誤與偏見。

儘管後來找出了真正的“罪犯”,劉梅卻沒有向劉星道歉。

而長大的我們,也依舊沒有得到被誤解的一聲歉意。


雖然被誤解,可劉星依然全心愛著自己的母親,不論何時,她始終都是他心中最好的母親。
 
當同學詆譭劉梅“凶神惡煞”時,他卻義正言辭地說,“我媽就是跟別人的媽不一樣!
 

“連鞋帶她都用牙膏給刷好幾遍,
我生病了,
她氣都不喘揹著我上六樓……”
 
孩子雖小,
但媽媽的一舉一動他卻全記在心裡,
孩子眼中的父母,
生而完美,無可挑剔。


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
但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
才是真的不留餘地。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但你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為人父母,總是下意識地以為,自己比孩子多了幾十年人生經驗,便比他多了許多認知。可是,明明自己也是第一次當父母,誰又能保證自己就是最合格的父母呢?
 


要知道,孩子天生就是來給父母當老師的,他小小的腦袋裡,總能出乎你的意料;

你的責罵,他總能轉身就忘,他不一定會向你說出愛,但他會用行動告訴你。

劉星說過一句,“我頂著壓力上了這麼多年學都沒離家出走,你們不覺得我很堅強嗎?
 


看似搞笑,卻也隱藏這對母親深深的愛,
因為他一直記得,
我媽說了,
“我就是她的心臟”



 03 
你有說不的權利,
可你不好意思

通觀全劇,夏東海無疑是教科書般的父親,
但也讓每一個父母看到,
自己在養育孩子長大的同時,
也被孩子教育著成長,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一次,夏東海搬來一位新鄰居,他家女兒是劉星的同學,因為孩子,他們對這位新鄰居格外友好。


鄰居卻把別人的好當做理所應當,一再向他們家借東西,從梯子到鍋碗瓢盆,總是有借無還,還不以為意。

礙於面子,他們從未拒絕過。



生活中,總是不乏這樣的“好人”,
因為你好,所以大家都喜歡找你幫忙,
因為大家都知道,
你一定不會說“不”,
久而久之,
你的好便成了別人眼裡的理所應當。



因為理所當然,
所以你的好從不會被記住,
你也沒有因此多被喜歡幾分,
反而,一旦你開口有所要求,
只會被嗤之以鼻。



你有說不的權利,
可你不好意思。



當那位鄰居要借走小雪的雜誌時,
小雪脫口而出,“不”,
強硬的態度不容拒絕。



父母把鄰居送走了,
轉身便異常認真地向女兒請教,
“你是怎麼說出這個不,
而且不需要理由?”



還是孩子的女兒告訴他們,
“說不本來就不用理由,
我有權利拒絕別人”。



從何時起,
說不成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字眼,
拒絕他人,這本來就是於情於理的事,
而身為**的他們,
這次卻被孩子們教育著。



無可厚非,
父母有比孩子多幾十年的人生經驗,
但生活的難題總是層出不窮,
初次為人父母,
教育孩子的過程,
又何嘗不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每個父母只有一次體驗機會,你或許可以選擇不參加,但若錯過了,那便是永遠失去。

孩子的人生,從1歲到20歲,他們比連續劇更糟糕,電視劇錯過了可以補看,可孩子的長大的過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不僅僅是看著他們長大,也是和他們共同成長。


 04 
為愛情賭氣,
就喪心病狂了

一直以為,
《家有兒女》是一部教育孩子的喜劇,
卻怎麼也沒想到,
它教人成熟,比教孩子更扎心。
 

說起小雪往家中帶男朋友的那一幕,大概沒有人不記得“狂野男孩”,也都知道,這只是初來新家的小雪怕被新媽媽欺負而立的下馬威。
 
大家把誤會解開,又成了和睦歡樂的一家人。
 

可是,就在夏東海知道女兒交男朋友時,著急得在屋裡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劉梅也著急,仍不忘安撫他不能急,她說,“我就是活生生的教訓,那時光顧著對抗家長,稀裡糊塗地就跟胡一統閃婚了”。


說的是她自己的“慘痛經歷”,
又何嘗不是如今的我們呢?
年輕氣盛的你我總是聽不進父母的一切言語,
總以為眼前的就是永遠,
總是自豪地認為,
我已經長大了,成熟了。


可是,有誰問過自己,
真正的成熟到底是什麼?
是長到30+,抵擋住遊戲的誘惑?
或是已經脫離父母獨立了?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

成熟,是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慾望,瞭解自己的侷限;

同時,理解別人,理解別人的慾望,理解別人的侷限。
 


劉梅為了和父母賭氣,毅然決然地嫁給了當時熱戀的胡一統,那時的她卻從未理解過為什麼父母會強烈地反對這段戀情,只是自以為他們老了,不懂自己。
 
直到離婚後才看到,這個男人一身陋習,那時,他們都沒有準備好為婚姻負責任。
 


曾經有人說過,
為愛情賭氣,
就喪心病狂了
 


感情衝動,無疑是一種痛苦的錯誤,對於那些沒有足夠經驗來掌握自己未來幸福的人,帶來的只有一生的不幸。

不是每個人都有劉梅一樣的運氣,能再次遇到自己的幸福。


 05 
它不是最好的家庭喜劇,
卻承載了一代90後的回憶


就算是長到為人父母的年紀,
 “媽,我想把這玩意兒染成綠的”,
“我怎麼這麼倒黴呀”……
熟悉的臺詞,至今仍是歷歷在目。
這部情景喜劇,沒有隨口就來的人生哲理,
但是它卻滿滿都是一代人的回憶。



他愛搖滾,
她也愛看小說,
也在新世紀初朦朧的網路世界裡約見網友。



雙節棍、野蠻女友、
痞子蔡和輕舞飛揚……
哪一個不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
相比所謂的非主流,
其實這才是大多數90後的模樣啊。



時光這東西總是自帶濾鏡,
回頭再看,總是無比動人。
小時候看《家有兒女》時,
偶爾會被父母吐槽,
但背後總有做好的飯菜等著自己。

恍然間,這劇似乎成了一個回不去的夢,
無憂無慮的少年,
在歲月洪流中,
坐在家中的舊沙發上,
一遍遍地看著已經看過很多遍的電視劇,
卻依舊被逗得哈哈大笑……



曾經,我們看《家有兒女》,
看的是熱鬧與歡樂,
後來,看三觀,
而如今,看教育觀,
並試著看自己回不去的少年時代。



總以為自己會一直不諳世事,
可以肆意妄為,
以為自己永遠也學不會乖巧,
卻突然發現,自己也開始變得世故,
明白世間不那麼好,但也不那麼壞,
開始懂得越來越多。


那時,哪裡看得懂何謂家庭教育,
只期待自己成不了聰明乖巧的小雪,
也要是老實可愛的小雨,
總之一定不能是臭小子劉星,
而今,卻期待著自己
能成為如夏東海一樣的家長。

才明白,你我都不再年少。

- END -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須知

轉載時後臺回覆“轉載”二字,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點選閱讀全文,發現精選好物~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