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消費行為迷惑大賞

2019-09-13 13:42:20


今日出場的年輕人:加一
微報ID:G199207130002
ZWJS:人間目擊者



每隔一段時間,與90後消費行為相關的新聞就會輪一次熱搜。


比如吐槽現在的年輕人,消費觀就是“精緻窮”


口紅400塊:屯!
球鞋5000塊:買!
視訊會員20塊:借我用一用!


買幾千塊的貴重物品眼都不眨,可一看運費20就怒火中燒。


在各種平臺的轟炸下,衣服要大牌,包包不是輕奢不好意思出門,吃飯講究網紅店打卡,買不起房子租也要租單身公寓。


奈何月薪只有幾千元,信用卡債臺高築,表面上精緻靚麗,背後卻是一個貧困戶。


如果從談話內容上去鑑別一個人的年齡段,那麼天天“哭窮”的那位一定是90後。



年初曝光的90後“財貌”圖,紮了不少人的心。


從收入看來,月進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數佔比最高,達到了27.73%。不過90後畢竟還算年輕,入社會時間不長,因此月薪在1.2萬以下的受訪者超過了八成。


月收入統計圖


然而,超過三成的90後,都是妥妥的月光族。


月收入盈餘佔比圖


不過沒想到的是,相比於70後80後而言,吃飯竟然成為了90後的開銷大頭。


以上圖片源自網路

緊隨其後的是美妝服飾、房租房貸、社交應酬以及交通出行。


其實,92%的青年人都認為,理財是必要的。


然而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
不欠債,就是最成功的理財。


慢慢的,90後開始學著省錢,可省錢的方式也很讓人迷惑……


因為月末一算賬,竟然越省越窮。




-1-



花錢只為獎勵自己


@小韜 
一線城市 月收入13k


其實平時總加班也挺忙的,沒什麼時間消費。


最開始花錢花的最多的地方,是食物。


每次加班回到家都特別渴望吃東西,可能進食時候的愉快感會擠走焦慮和空虛吧。

咖啡、奶茶、三餐+宵夜,所以每天光是再吃上,我就要花費120+


後來。。我就在變胖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為了健康,我曾想過在飲食方面有所控制,但還是抵不過焦慮帶來的巨大壓迫感。


於是我開始健身。


雖然辦了年卡,約了私教。其實也沒說是多愛健身,只是一邊跑步一邊面對城市夜景,從另一個方面替代了食物能給我帶來的安全感,還給自己營造了健康生活的錯覺。


然而花錢更多了,每個月賬戶存款很難超過三位數。




-2-



錢是要省的,但必要時也可以假裝很富。


@織織 
二線城市 兩個月前漲工資到8k



去超市屯點零食,隨隨便便就拿了二百多。


塑料袋兩毛錢?不需要!我可以抱回去。


沒事兒逛逛網店,感興趣的先加購物車再說。


哪天心情好,一次性結算長痛不如短痛。



沒錯,這些網上的段子說的就是我本人了。

省錢與花錢、便宜與昂貴對我來說都是相對。


為了省錢我找了個離公司還挺遠的房子,坐地鐵要一個多小時。


可是早上經常睡過頭,怕遲到就只能打車上班,其實算下來,這一個月交通費和住在公司附近的租金也差不了多少。


我在超市裡買紙巾都要比價比半天,可是對於我喜歡的包包分期付款也要買。


可能是我工作環境的原因吧,不拎個名牌,不討論美妝根本就算是個異類。


這個城市裡所有網紅店我都打過卡,周圍朋友週末想探店,問我要比網上搜索靠譜的多。


有時候我也不敢細想,自己到底是虛榮,還是自我滿足。




-3-



從網紅帶貨到炒鞋,從生活必需品到消費信仰。年輕人在消費方面,更注重的是自我感受。


其實這種生活狀態,正如《消費社會》一書中,讓·鮑德里亞指出的,人們購買物品不止是“當作工具來使用”,同時也而是當做“舒適感和愉悅感來玩弄”。


然而,人前顯貴很重要,人後受罪不重要的“表面消費”,真的能讓生活變得精緻嗎?


“優越感只不過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態走路”

想起莫泊桑曾寫過一個故事:瑪蒂爾德曾為了參加一個舞會,為了讓自己在晚宴中不失精緻,她像朋友借了條“價值不菲”的項鍊,然而項鍊在晚宴中丟失,她驚慌失措,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


真正的精緻,為了讓自己過的更真實舒服,而不是為了所謂的“精緻”背上重重的債務,真實而誠懇,才是生活最原本的樣子。


省錢不是剋扣自己,也不是降低生活質量,而是享受合理生活的樂趣。


9月9日京東超市週年慶,#至省至真#,幫你開啟正確的省錢姿勢。

誰說省錢就一定勞心勞力?


向左滑動圖片
檢視這些年爸媽教過你的省錢狠活兒


如何體面的省錢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把錢花在刀刃上更是從小到大一直在培養的硬核姿態。

9月9日,京東超市就是陳列你“省錢藝術品”的博物館。

點選閱讀原文,一鍵進入京東超市,湊單滿減、各種神兵利器,以最少的時間省最多的錢,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點選閱讀原文,開啟省錢大作戰!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