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穿越回古代上學啊啊啊啊!!

2019-09-13 07:23:40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又是一年開學季,開學這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大家有沒有什麼想和小印分享的呢?

這一個星期小印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情緒。有人慶幸終於擺脫了家裡父母控制的魔爪,有人卻把學校看作是龍潭虎穴。


小印首先要告訴大家,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希望所有的同學們可以在新的學期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能夠得到非凡的收穫!


忙碌的開學生活之餘,小夥伴們有沒有很好奇,古代的開學儀式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古代,“開學儀式”更是備受重視,“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禮、婚禮、葬禮相提並論,可見其重要性。

 

一起去看看古代的“開學禮”是什麼樣子吧~

 

古代開學第一課怎麼上

 

我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

 

漢代 漢畫像石 官學授課場景

 

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開學的時間自然也跟著農業生產的週期來轉了。

 

《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

 

漢代崔寔在《四民月令》的記載,“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

 

可見古代的上學時間都是控制在農忙停歇之時的,說明古代的學生也是農活的勞動力呀,現在可以安心上學的小夥伴要好好珍惜啦。



古時候的“開學儀式”是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定的,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硃砂開智等內容。

 


《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先正衣冠,後明事理。”正衣冠,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課。在現代也是這樣的,開大會的時教導主任一遍一遍強調我們著裝的樣子現在還歷歷在目。

 

進入學堂後,就要舉行拜師禮啦。學生首先要叩拜的是至聖先師孔子,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才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

 

六禮束脩是行拜師禮時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

芹菜:寓意勤奮好學;

蓮子:寓意苦心教育;

紅豆:寓意運高照;

紅棗:寓意早早高中;

桂圓:寓意功德圓滿;

乾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據《禮記·少儀》記載:“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


《論語·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可見送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


和“金盆洗手”寓意有些像,在於淨手淨心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這像不像暑假回來後班主任的諄諄教誨?

 

最後一道程式是硃砂啟智,先生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像“痣”一樣的紅點。


因為“痣”與“智”諧音,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學生日後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除了這些比較常規的,明清時期秀才入學還有個特殊的儀式,稱為“秀才跨泮池”

 

明清時代,在各府、州、縣的學宮挖掘一個半圓形的水池,名曰泮池。凡考中秀才者,即取得入學資格,經泮橋入宮拜孔子,叫“入泮”。入了泮也就進入了孔學的大門。



“入泮”這天,生員穿戴有一定講究,所有生員必須戴雀頂、穿藍袍,在學官的統一帶領下祭拜孔子,跨過泮池,拜謁自己的恩師。


滿滿的儀式感呀~

 

古代女生真的不用上學嗎?

 

男性的入學儀式指南我們知道了,可古代女性該怎麼上學呢?


關於古代女子上學留給我們比較刻板的印象是,只有家境富裕的人才能請得了私塾家教進行學習。

 

即使在古代的戲文中,女子想要進入學堂,也需要女扮男裝。如:祝英臺,花木蘭等人。

 


但,如果小印告訴你,在兩千年前左右的東漢時期,古代女子不僅能上學,還可以男女同校。很不可思議吧!


東漢臨朝的鄧太后曾下一道旨意:徵召五歲以上的皇室和鄧氏子女共七十餘人,一律到專門開設的學館中學習經書。

 


雖然進學堂的女子,主要還是身份貴重的宗室女或外戚女,但是也足以證明,古人同樣重視培養有學識的女子。


古代的女子教育一般會分為哪幾個型別呢?

 

傅母之教:

 

傅母,古時負責輔導、保育貴族子女的老年婦人。

 

“養在深閨人未識”,古代閨秀大多足不出戶,要怎麼接受教育呢?於是“傅母”一職就應運而生,最早在先秦時代就已有之。

 

關於傅母的所負責的工作在《元史列女傳序》《白虎通嫁娶》中也有介紹。



東漢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班昭曾說自己“賴母師之典訓”,她認為自己可以獲得的成就離不開傅母的教誨。

 

春秋時期的齊國公主莊姜,嫁給衛莊公後,打扮越發妖豔,言行偏離婦德。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傅母,便即時出言勸止。

 


莊姜的傅母說:“您的家族世代尊榮,當成為百姓的典範。您的天資,聰穎敏慧,應當成為世人的表率。”莊姜被傅母點醒,修正自身品性,成為一代賢女。


在古代,傅母對於女性的影響還是極大的。


父母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放在古代也沒毛病。

 

許多著名的大才女,都由父親栽培而成。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東漢末年的蔡文姬,還有宋朝的李清照。

 


而母親對子女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


明清四大才女之一的沈宜修育有五子三女,並親自教他們讀詩明禮,特別是三個女兒,個個都是擅長吟詩作對的淑女。


沈宜修和女兒們辦過詩社,並告訴女兒們,才華不是男子的專屬,女子亦可依靠才華活得光彩照人,她始終相信自己的女兒可以比自己活得更加恣意從容。

 


不過最後她的兩個女兒都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沈宜修很是自責,正是自己帶領女兒們打破束縛,鼓勵她們以才立世,不做男人的附庸才導致兩個女兒因不甘願平庸而早逝。

但我想女兒一定不會怪她,那是一個無法讓她們突破束縛的時代。



學校教育:

 

因其大膽,異端的思想,而被正統人士視為“誑誕悖戾”,“惑亂人心”的李贄就曾公開招收女弟子;

 


由於知識女性群體的壯大,清代女子還曾創辦文學團體。康熙年間,顧之瓊建立蕉園詩社;清中葉,女詩人張清溪曾創辦清溪吟社。

 

雖然小說具有一定的虛構成分,但《紅樓夢》中出現的菊花賦詩、海棠結社、怡紅行令、瀟湘論文等情景,可以說是清代貴族女子文學活動的生動寫照。

 


除此這些教育形式之外,因為古代的妓院還是很多的,青樓教育也是可以數得上名的。而且琴棋書畫可能樣樣精通哦~

 

孔子:最憤怒的老師

 

除了儀式上的相似性,無論古今,好好學習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電視劇《知否》裡面,有這麼一個片段,在科舉考試放榜後,周圍的老爺子都在說搶女婿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榜下捉婿”的情況呢。


宋代朝廷選拔官員也主要依據科舉考試,很多人覺得為了好的仕途,最好的辦法就是參加考試。而且只要是取得功名,就一定能“名利雙收”

 

 

可見古今好好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表現不好都會被老師罵。當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遇上弟子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也會氣得罵人。


在《論語·公冶長》中,就記載了關於孔子罵弟子宰予的一件事。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孔子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大覺,孔子氣的罵道:“腐朽的木頭經不起雕琢,糞土壘的牆沒有辦法粉刷;對於宰予這個人,還有什麼可責備的呢?”



“朽木不可雕也”可以看出孔老師內心的無奈,這個成語放到如今也是罵人不爭氣,不可救藥的最經典詞句。


而下面一句的“糞土之牆不可杇也”,這句話就更狠了,孔老師也真是生氣了。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孔夫子的經典名言大家都不會忘吧。


如此一位珍惜時光的人,看到白天呼呼睡大覺的弟子宰予,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想想自己有沒有上課的時候睡覺?同學們可千萬不要讓老師內心覺得“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才是。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文獻:

1、古代“開學典禮”有哪些內容

2、試論中國傳統的母教觀

3、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印客美學 id:ink20160101
 商務合作 微訊號   shaohe0102







長得好看的人,都在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