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號茶室】一個超級大哥,一幫虎狼兄弟,火拼一盤千年的老生意

2019-09-11 12:32:09

【90號茶室】系列公眾號,2萬篇精選文章,財經/科技/政治/股市/美文,一鍵關注,六十萬高階人士每日必讀,商務推廣18906171289(手機、微信)

作者丨王巍峰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圖片:圖蟲創意、網路


存量的戰爭不只是重新排名,甚至關乎生死。

“打醬油”是一門充滿恩怨是非的生意。分門派,有排行。



2018年9月25日,福布斯釋出了中國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單。在食品行業中,排名第一的是龐康。


靠“打醬油”成為行業第一,一夜間造就34個億萬富豪。關於他的傳奇,一直在坊間流傳。


不過從公開資料來看,龐康這個人低調神祕到幾乎不存在;然而他在廣東佛山掌舵的,卻是吸睛大V——海天味業。




自2014年2月上市以來,海天一直被各方資本看好,公司股價屢創新高。5年來,海天市值上漲了6倍多。高達2800億元的市值,把恆大、碧桂園等一幫地產企業都甩在身後。


因為醬油是海天的“頂樑柱”,海天也被稱為“醬油第一股”,還有著“醬油屆的茅臺”之稱。而如果論起市盈率,海天卻是茅臺的兩倍。




“華麗且穩健”,上市以來,每年10%的增速,動輒高達50倍的市盈率,讓券商們對海天的財務資料讚譽有加。2019年1月以來,券商們已對海天做出了40次“推薦”評級。




如此向好之時,本月中旬的海天半年報卻突然顯示:公司營收增速和毛利率下降;廣告費用的增速達到營收增速的3倍。




廣告用來獲客,營收增速則驗證獲客,毛利率體現盈利能力。海天的表現,開始令外界和投資人擔憂。




另外,海天還在半年報中披露,5月17日至6月10日董事吳振興、監事陳伯林、董事會祕書張欣等5位股東,因個人資金需求共減持股份73.83萬股,套現約7598萬元。




而據新京報調查,自2018年8月1日起至今,海天高管共完成30餘次股份減持,累計套現超過1億元。




如果放任營收增速和毛利率下降,海天超高的市盈率將難以維繫,進而影響股價。高管們頻繁“高位套現”,無疑加重了這份擔憂。




貴為行業“一哥”,海天醬油的市場佔有率高達17.15%。但海天身後的對手們,也都不是等閒之輩。他們隨時等待海天露出破綻,趁機逆襲。




根據地理範圍劃分,國內醬油市場已形成四大流派:




一是“門徒”遍天下、全國性品牌的海天。地市級開發率高達90%,經銷商數量2600+,分銷商10萬+。




二是從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挺進的上市企業。中炬高新,旗下有美味鮮和廚邦兩大品牌,地市級開發率達70%;其中,粵浙閩三省收入佔比60%。加加醬油,主要市場集中在華中、華東地區。千禾醬油,主要集中在西南。




三是主要在所在區域內發展的企業。比如京津冀區域的金獅、珍極;山東省內的巧媳婦、魯花;湖南區域的龍牌、長康;川渝區域的中壩、大王;廣東省內的致美齋、珠江橋等。




四是以李錦記、萬字牌等為主的外來品牌。




目前,國內醬油行業CR5(前5名品牌的市佔率)才剛剛達到31.53%。日本、歐美等國家地區CR5則高達60%。




這就意味著,相比日本歐美,國內醬油市場行業集中度還很低,每一個頭部品牌和非頭部品牌,都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排資論輩都是場面話,尤其是在擂臺上。年輕人表面上尊重老前輩,背後真實的想法卻是要把老傢伙拍在沙灘上。




廣州致美齋醬園成立於明末清初,至今400多年。與北京六必居、揚州三和、長沙九如齋並稱中國四大名醬園,加起來有上千年曆史。




海天也有300歲了。早在乾隆時期,佛山就開設有大大小小各類醬園,鹹、甜、酸、辣,各種口味一應俱全,產品遠銷各地。1955年,佛山25家最有實力和影響力的醬園合併重組,形成了“天南一帝”,命名為海天醬油廠。




其他地方品牌也有著深厚的資歷。廣東鶴山的東古醬油有著160多年曆史;湖南龍牌醬油90多年;京津冀地區的金獅已80年,珍極也有60多年。




數百年間,各地品牌相安無事。直到1992年,風雲突變。




經濟體制改革讓市場的寬度一擴再擴,區域邊界被打破。與此同時,首都新聞界發起“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向海內外成功企業取經學習。內外澄明,各方企業爭相登場施展拳腳。




小包裝醬油由於更適合長途運輸和零售,逐步取代各地方散裝醬油,利益鏈開始被打破重建。







改制落地,欣和就在山東煙臺建廠,做大醬。1994年,上海海鷗與法國達能合資組建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淘大”牌醬油進入市場,並逐步成為一代上海人的味覺記憶。同年年底,海天重組為有限責任公司。




重組之後,龐康即斥巨資3000多萬引進一條國外生產線,提升生產能力和效率,向規模化生產要市場。海天開始從佛山出發不斷向外圈地,加固護城河。




李錦記至今也有130歲了。光緒十四年,也就是1888年,李錦裳請人在珠海南水鎮的店鋪上寫下“李錦記”。這一家族企業就此起航,並逐步形成跨國公司。




早期數十年,李錦記經營的主要是耗油。直到1972年,第三代掌門人李文達接任,李錦記才在耗油和蝦醬之外研發後來更為國內消費者所知的醬油。




“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醬料生產基地”,李文達遊歷海外市場之後,看好中國的發展。1995年,他在佛山80公里外的新會投資興建醬料生產基地。3年後,李錦記開始在內地生產醬油。




市場大開,掘金者越來越多。




1997年,香港加加在湖南寧鄉成立加加醬業。這家外資背景的企業與老牌醬油企業低調的性格不同,率先玩起廣告營銷,同時還加入帶孔瓶蓋這一創新,兩年時間就超過了當地老前輩。




1998年,英、荷合資企業聯合利華收購上海華南老蔡,“老蔡”牌醬油獲得外資加持,快速奔跑。




位於廣東中山市火炬開發區的中炬高新,原本負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組後第6年即1999年10月,收購了中山市美味鮮食品總廠,正式進入調味品行業。旗下擁有美味鮮和廚邦兩大品牌。兩品牌出生雖晚,但背靠大樹,發展迅速,很快在粵浙閩三省扎穩根基。




不過在當時,散裝醬油仍是主流。另外,各地口味也不同。海天、李錦記、淘大、廚邦、美味鮮等品牌都有著較強的地域性限制。這也給了其他地方品牌預留了時間。




1999年11月,人民日報社率團30多人向日本豐田公司學習,隨後《豐田的二次創業》引起國內企業管理模式大反思。當時隨團的魯花集團董事長孫孟全卻發現,訪問團成員訪問結束後紛紛購買日本醬油。




“中國就釀不出一瓶好醬油?”




孫孟全回國調查發現,當時國際市場日本醬油佔據80%的份額,幾乎見不到中國醬油。於是,孫孟全也決定“二次創業”,他要在山東打一口“深井”,趕超日本優質醬油。




整整十年後,終於研發成功的魯花“自然鮮”醬油讓魯花人相擁而泣。




而磨劍者,總有機會。






邁過千禧年,老百姓日子越來越好,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2002年,一起“兒子”兼併“老子”的事件,再次掀起醬油風雲。5月,上海海鷗與法國達能合資組建的淘大,兼併了上海海鷗。擴充之後,上海淘大純天然釀造醬油年生產能力達1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純釀造醬油生產企業。




淘大醬油隨即開始瞄向全國市場。這也刺激了對手們的胃口。




同年6月,美國亨氏公司在華業務不再滿足於嬰幼兒米粉的生產,決定踏足調味品領域。一出手就收購了廣州市番禺區糧食局下屬的3家國營調味品企業的經營權。其中,美味源是一張王牌,該品牌年銷售額達2000萬美元左右。




原本在山東賣豆瓣醬的欣和也嗅到商機,將古法釀造的“六月鮮”推到上海,通過街頭試吃撕出一條口子。




2005年2月26日,李錦記在廣東江門投資5億元興建佔地1700畝的食品工業生產基地正式啟用。產能全開,醬油年產量達10萬噸。




同年10月28日,海天高明公司在佛山高明滄江工業園成立。海天宣佈斥資10億元,建成世界最大調味品生產基地。第一期投資4億元,產能就達到25萬噸。




全部投產後海天醬油年產醬油將超過100萬噸,達到國內總產量1/5、全球總產量1/8。隱在海天之後的龐康,穩坐第一把交椅。




龐康的大手筆,並沒有嚇退對手。畢竟,醬油從地方走向全國,就像蜂蜜的流淌,鋪平需要時間。




有時間,就有機會。來自日本的高段位企業,也來見縫插針。




日本最大食品企業味之素從1998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不過除了“紅碗”牌味精,再沒有叫得出口的產品。2006年5月,味之素以約18億4000元港幣的價格收購地處上海的淘大食品集團,一個大步,邁進中國調味品市場。




龜甲萬是日本最大的調味品製造商和供應商,擁有360年曆史,長期雄踞世界醬油市場。1990年,龜甲萬來到臺灣,和臺灣最大的食品企業統一成立了“統萬”。




但龜甲萬的野心不止於此。2009年6月25日,統萬與當地醬油名企珍極成立統萬珍極食品有限公司,這是河北省調味品行業迎來的當時最大一次招商引資專案。




統萬珍極隨即在趙縣、唐山和廊坊設立3家工廠,各種調味品產能達到10萬噸,成為我國北方生產規模最大的調味品企業。




而事實上,海天的年產量也很快超過100萬噸,並仍在增長,持續為國內輸出1/5的醬油,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巨無霸”。




此時,對手們也基本發育成熟,身強力壯。海天醬油在全國發展,除了要和南方的中炬高新、李錦記貼身肉搏,向北“流淌”時還需衝破兩道關卡,一道是沿長江分佈的西南地區的千禾、華中和華東地區的加加、長江中下游的淘大,一道是京津冀的統萬珍極和山東欣和。




為了提升生產管理效率,拉開與對手的距離,龐康先是斥資3000萬建立ERP管理系統,後於2011年通過物聯網將包裝裝置連線進來,構成智慧化生產包裝管理系統。2013年,海天在擴建產能150萬噸的醬油調味品二期工程時,又引入智慧機器人裝卸系統。




效率和產能,變成醬油後,順著海天的毛細網路鋪了下去。從2011年海天就開始蟬聯C-BPI(中國品牌力指數)冠軍,成為官方加冕的“醬油一哥”。醬油也具備了跨界魅力。




“一瓶醬油便宜的就幾塊錢,如何比肩五糧液?”




2014年2月,海天在上交所上市。上市第4天,市值就直逼酒業巨頭五糧液。




海天向生產管理要效益,向二級市場要彈藥,逼著對手們跑起來。




2015年4月28日,加加斥資12億元打造的食品科技園正式投產,這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日式高階醬油生產線。新增醬油產能20萬噸,進一步擴大加加在華中、華東地區的影響力。




同年10月8日,李錦記在廣東新會基地啟用全球第一套用黃豆、麵粉為原料生產醬油的全自動裝置。投產後,新會基地醬油年產量達50萬噸。




產能擴容、自動化逐漸成為醬油行業的標配。不同企業的醬油渠道像毛細血管一樣長了出來,彼此覆蓋。




李錦記的分銷網路遍佈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地區。全國地級市開發率達70%的中炬高新,和李錦記一道,以南方為根基逐鹿中原。其他品牌的渠道,也像滴進水中的墨水,四散開來。




然而,醬油是有邊界的。日本醬油市場比較成熟,10年來,日本醬油年產量基本維持在100萬噸,最高不超過110萬噸。




2015年國內醬油產量達到頂峰,共計1011.9萬噸。之後醬油增速隨人口增速放緩到個位數。2017年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我國人均年度醬油消費量為7.18L,日本為9L。考慮到國情,國內醬油產量已趨於飽和。




至此,“一超多強”的四大流派格局也趨於穩定。




增量的搶奪戰,告一段落。存量的戰爭,該如何去打?






四大流派面對一個共同的現實問題:區域品牌無法在區域自保,全國品牌無法獨佔全國。







不同品牌的醬油在同一櫃檯發生“遭遇戰”時,海天、李錦記、中炬高新等頭部企業具有規模和品牌優勢,自帶光環;不佔規模和品牌優勢的新興品牌,則更應從渠道平鋪轉變為垂直釘釘子,做點狀突破。




事實上,其他品牌之所以能夠在巨頭的混戰中生存,也正是踐行了這一路線。故事,在增量搶奪時就已發生。




2003年,欣和推出“六月鮮”,堅持只做6個月發酵的特級醬油。“特級”是一顆釘子。




2005年,加加釘了兩顆“釘子”,“炒菜用加加老抽,涼拌用加加生抽”。通過兩瓶醬油,兩種場景,加加大力推行細分市場戰略。隨後,欣和又提出“有機”,千禾則提出“零新增”和“頭道原香”。




到了2009年,生抽老抽概念已經用老了。加加又提出“淡醬油”戰略。“吃麵就用麵條鮮”,另外還有兒童醬油、妙味鮮等產品。當年加加“淡醬油”銷量就超過5000噸。這也讓加加有勇氣喊出,“再造一箇中國醬油市場”。




2010年,中炬高新也釘下一顆釘子——健康。“廚邦醬油天然鮮,晒足一百八十天”,演員李立群指著一排排晒缸,向消費者灌輸廚邦的“天然”。




2013年10月,海天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出儲備多年的高階釀造醬油系列——“海天老字號”醬油:第一道頭道醬油、零新增頭道醬油、365高鮮頭道醬油、淡鹽頭道醬油。




隨後,海天也打出健康牌,提出在調味品中引入鐵元素和“低鹽”理念,並推出鐵強化金標生抽和小小鹽限鹽醬油。




2015年,中炬高新推出不含味精的“無新增醬油”,東西“少”了,價格卻比普通醬油高50%。健康=高階,兩步並作一步走。




在“薄鹽醇味鮮”、“零新增醇味鮮”之後,2015年,李錦記又推出“有機醇味鮮”。主打非轉基因大豆和不新增防腐劑,迎合健康飲食文化。




2017年,品質不斷升級的魯花“自然鮮”醬油榮獲MONDE SELECTION(世界食品品質評鑑大會)金獎。魯花將“自然鮮”醬油與自家花生油捆綁銷售,借自己的船出海,這是另一種打法。




……




國內醬油行業一路走來,從散裝到小包裝,從普通醬油到細分市場,再到如今的高階化、健康化,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的空地也越來越少。




近幾年,海天穩居國內醬油行業第一。但整個醬油市場並不會按照海天的意志去發展,增量紅利消失同樣影響著海天,從其半年報裡就可見一斑。




大有大的好,也有大的難。船小的卻好調頭,還可以換著地方打槍。




由於醬油行業的集中度也還不夠高,醬油企業不論資歷先後,規模大小,只要願意往高處走、往深處挖,每家都有逆襲的機會。




中炬高新、李錦記仍在全國規模和品牌方面挑戰海天;味之素、龜甲萬、統萬珍極、淘大等“日系”醬油,以技術和資本優勢,切割蠶食南部、中部、北部市場;加加、千禾、欣和等區域品牌正以差異化產品,垂直突圍;魯花這樣的醬油新手,一出手就用大招撕搶領土。




不論如何,增量已去。而存量的戰爭不只是重新排名,甚至關乎生死。醬油市場,已不允許任何企業“打醬油”了。


@所有版權原創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我們刪除。


主編推薦


  • 四處樹敵,團隊無能,川普進退兩難,不僅是他包括他的家族結局都會很慘

  • 面對美國的貿易戰威脅,中國為什麼要硬懟美國?

  • “野心家”鄧文迪:草根小三、耶魯畢業、默多克前妻,豪門闊太

  • 520反思:中國正在經歷第四次單身潮,獨居人口超7700萬

  • 重讀郭臺銘!川普的臺灣版,從代工之王到野望總統寶座

  • 尖端醫療的真相,觸目驚心的醫療利益鏈

  • 年輕人,攢夠2500萬才算中產,你還差多少?

  • 中美:13比22——大國決戰豈止在沙場

  • 十年一覺杭州夢,王國平、馬雲、王澍、宋衛平的杭州十年

  • 主編最近在做啥?種菜,喝茶,美食,旅行,健身,打球,帶娃,直接上圖!


【90號茶室】系列公眾號,2萬篇精選文章,財經/科技/政治/股市/美文,一鍵關注,六十萬高階人士每日必讀,商務推廣18906171289(手機、微信)


這些文章不錯,立即分享到朋友圈!


13萬+高階讀者,1萬篇+精選文章,專注創業/財經/科技/政經/股市


長按二維碼置頂關注


這個公號不錯,立即推薦給好友!

主編介紹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90號茶室】主編,打過工,教過書,出過國,從過政,辦過公司,江湖奔波五十載,東陽,金華、長沙、鎮江、北京、東京,無錫,一路走來,終於在某江南小城一個鬧中取靜之處,覓得一處門牌號為90號的茶室,一方小院,一間茶室,一杯清茶,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雲捲雲舒,昔日書生意氣,萬丈豪情,江湖恩怨,隨著嫋嫋的茶香,隨著窗外的煙雨,逐漸淡去,淡去……


主編1984年畢業於中南大學,1991年北科大管理系研究生畢業,做過大學教師,90年代赴日本工作8年。


2000年回國創業,為中國對日軟體外包業務的開創者之一,曾創辦華夏計算機、華陽軟體等公司,曾在軟通動力、感知集團、睿泰集團等公司擔任高管。曾任江蘇省第十屆政協委員、無錫市總商會副會長、感知中國物聯網商會執行會長、無錫市歸國人員創業商會會長、江蘇大學校董、江南大學客座教授等社會職務。


曾獲中國軟體外包成就人物、江蘇省青春創業風雲人物、江蘇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榮譽。


在軟體外包、物聯網、自媒體、電商等領域有一定成就和影響力。


2013年開始編寫公眾微訊號【90號茶室】【90號股票】【美文共享】等,編輯釋出20000餘篇文章,得到60餘萬讀者關注訂閱。



這個主編不錯,立即加主編好友!



幾十萬高階人士每日必讀

歡迎投放廣告!

聯絡電話 18906171289(微信、手機)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