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博大火一週年:倖存館藏超預期,盼2022與大家再見

2019-09-11 10:34:34

2018年9月3日,巴西里約熱內盧,發生大火後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一年來的大多數日子裡,數十名訓練有素的研究人員都在拿著刷子和鏟子,在博物館的廢墟中搜尋失落的文物。


2018年9月2日,一場大火點燃了巴西國家博物館。持續近36小時的燃燒後,這座南美洲主要博物館的2000萬館藏中,只有少數安然無恙。

在管理者和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巴西國博走上了緩慢的恢復之路。

當地時間週一(9月2日),在大火的週年紀念活動中,博物館館長亞歷山大·凱爾納(Alexander Kellner)表示,他期望巴西國博可以在2022年慶祝巴西獨立200週年時重新開放。

2019年2月,巴西國博外的腳手架   來源:The Scientist

現場官員們表示,博物館有19%的藏品因為存於其他地方而得以倖存,46%的藏品被徹底燒燬。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正努力修復其餘的35%。博物館的正面和屋頂也開始得到重建。這顯示,毀損的實際情況要比最初統計中“博物館90%的館藏葬身火海”要好得多。
負責重建事務的主管此前表示,已發現埃及文化相關的200件藏品——這裡原本有拉丁美洲最大規模的埃及文化收藏。此外,消防人員還在廢墟中找到了鎮館之寶——擁有1萬多年曆史的美洲最古老人類頭骨化石“盧西亞”(Luzia)。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隕石、重達5.36噸的“本德戈”也因極耐高溫得以倖存。


“因為這場悲劇,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煎熬中度過,”館長凱爾納在另一家博物館主辦的倖存文物小型展覽開幕式上說。“但今天,我們正在翻開新的一頁,開始重建博物館的必要階段。我們非常樂觀。
救援隊副協調員,古生物學家盧洽娜·卡瓦略(Luciana Carvalho)對CGTN表示:“很明顯我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我們需要幫助。例如即便我們能修復木乃伊的骨頭,也不足以恢復全部資料。但另一方面,許多陶瓷、岩石、礦物和化石都得以倖存。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向公眾開放,但我們會開放的。
國家博物館是巴西最重要的科學機構。據《自然》雜誌一篇文章介紹,博物館的研究生在大火幾天後繼續在一棟附屬建築裡上課,去年11月的新生入學考試也如期舉行。但許多科學家不得不完全轉移研究主題。
這一年來的大多數日子裡,數十名訓練有素的研究人員會拿著刷子和鏟子,在博物館的廢墟中搜尋文物。學生們會駐紮室外,通過篩網篩出汙垢,清理灰塵並拍照。
一名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瓦礫中篩選物品搶救。來源:The Scientist
古生物學家露西亞娜·卡瓦略(Luciana Carvalho)對《自然》雜誌說:“雖然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我們有很多快樂的時刻。”到今年6月底,這個70人左右的團隊已經發現了5345件物品——包括翼龍化石、古代人類骨骼、咖啡杯、顯微鏡和裝有標本的抽屜。
今年4月,巴西聯邦警察公佈的調查報告指出,大火是由這棟三層建築物底層會議室的空調所引發。目前還不清楚火災是出於犯罪行為還是疏忽大意導致。
調查報告認為,空調在安裝過程中可能未嚴格遵守廠商的要求,導致空調在超負荷運轉後開關未能自動切斷。美聯社援引一個追蹤政府支出的非營利組織的資料稱,從2015年到2017年,博物館在安全裝置上的投入只有4000美元,這似乎也是巴西政府對文化和學術領域預算削減的象徵。
博物館重建工作由聯邦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此外,英國文化協會、德國政府和3000多名個人也為博物館的修復工作捐了款。
凱爾納還指出,重建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官僚主義。他最近還被告知需要出示一份證明確實發生了火災的檔案——而事實上這場大火曾在2018年9月引發全球媒體的關注。
“我懇求巴西的當權者……重新審議所有這些官僚機構,”凱爾納說。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