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南京“211”大學生剛畢業就跳樓自殺,去世前1年56筆網貸申請,死後家人仍被催債

2019-09-10 23:53:41

剛剛從南京一所著名的211大學畢業2個月的陽光大男孩小許(化名),原本風華正茂,卻不幸墜亡,只留下一份遺書和留給親人無盡的悲傷。
 
9月2日,陷入悲痛中的爺爺奶奶還收到貸款平臺的催收電話。此前的8月31日下午兩點,小許在南京一酒店墜亡。
 
 小許墜亡的酒店窗戶(圖片來源:小許伯父供圖
 
“這幾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抗爭,每當夜深人靜,那種撕裂的感覺都會把我摧殘得七零八落,真的堅持不下去了。”在墜亡前,23歲的小許向同學發去了這條資訊。



去世前3個月34筆網貸申請
 
小許的伯父告訴記者,昨天也有叫“藍貓金融”和“青草貸”的平臺打電話給他的弟弟(小許的父親)催收貸款。
 
根據小許伯父提供的催債錄音,孩子從青草貸借了3000元本金,並有一天逾期。藍貓金融則稱小許在其平臺一共有兩次貸款,其中一次是1100元,目前尚欠505元。
 
許伯父說,孩子一直都很乖,從小學到高三成績都非常好,給家人的印象一直都很陽光。今年4月的時候,許父就收到孩子簡訊,說欠了大約9萬元校園貸,一直在拆東牆補西牆,實在頂不住了,才給父親發簡訊,希望父親能幫他還上。許父到其學校旁邊的一個派出所報了案,並將錢打給了孩子,以為孩子還清了校園貸,沒想到,直到孩子去了,還在收到貸款平臺的催款。小許伯父說,聽警方介紹,今年8月小許還曾向同學借錢,應該是為了還網貸。
 
記者用小許常用手機號碼通過第三方信用系統查詢發現,該號碼90天內申請網路貸款34筆,360天內申請網路貸款56筆。
 
據小許伯父介紹,小許今年7月大學畢業後,成功應聘進無錫一家單位,但因有考研打算,便放棄了工作機會,留在南京複習考研。
 
針對小許自殺是否與校園貸有關,警方已介入調查。
 
“撕心裂肺的痛,請遠離校園貸。”小許伯父說,像白紙一樣單純的少年,轉瞬即逝,希望所有大學生們能以此為戒,不要再讓這種的悲劇發生。

害死多條人命的校園貸捲土重來

年化利率最高達199%!


從2016年5月開始的1年半時間裡,原銀監會、教育部等部委不斷針對校園貸出臺文件,監管態度不可謂不嚴厲。“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
然而,校園貸卻屢禁不止,甚至還“創新”出了更多的高利息收取方式。此前,校園貸可以說是“血債累累”:
● 2016年3月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德幸,先後在多個校園金融平臺貸款近60萬元,無力償還,在貸款方多種手段催債之後,不堪心靈伐戮的他,從青島市一賓館8樓跳下死亡;
● 2017年4月
廈門華廈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深陷校園貸,被髮裸照催債,在泉州一賓館燒炭自殺;
● 2017年9月
21歲的陝西大二學生朱毓迪貸款20多萬,無力償還時跳江自殺。而在失聯前,他還給同學發去一段自殘的小視訊,上面的他左手割了3道很深的傷口。
……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閃銀、拍拍貸、及貸等平臺在國家取締校園貸之後,仍悄悄從事該業務。在記者測試的平臺中,仍從事校園貸的佔比超過42%。其中,閃銀平臺向學生髮放高利貸年化利率高達199.38%,該平臺還“發明”了變種砍頭息,借1000元,實際只得790元!
測試平臺授信、下款情況彙總↓↓
製圖:每日經濟新聞 鄒利
那些痛失子女、悲痛欲絕的父母,見到此情此景,不知該作何感想?

校園貸頻作惡,為何屢禁不止?


行業觀察人士、消金社聯合創始人肖世海認為,
第一是以前的校園貸機構形成了路徑依賴,也不會幹別的,只會放校園貸;
第二是一些現金貸產品被包裝成了常規的消費分期產品,從而滲透到了校園市場;
第三是對於正規金融機構來說,普通學生並不是非常優質的借款人,即便能給予貸款支援,其額度也有限,那麼有更多資金需求甚至形成借貸習慣的學生,只能向校園貸伸手。
供給和需求一直都存在,而監管未能對“變相校園貸”進行識別和有效懲戒,很難抑制供需雙方的結合。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分析,從借款人角度講,整個社會倡導提前消費,“00後”“90後”形成了借款消費的習慣,在“6·18”“雙十一”等購物節的全方位轟炸下,剁手黨走上了借貸之路。從借貸平臺角度講,無非是“利益驅使”,因為在當下環境,校園貸是不錯的利潤增長點。
 
而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看來,監管對於校園貸的監管原則是開正門、堵偏門,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佈局,嚴禁小貸公司及非持牌機構染指。不過從實踐中看,銀行積極性不高,仍遺留很多空白之地,給非持牌機構留下了很多空間。
銀行積極性不高,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利率限制。校園貸的盈利模式在於高息覆蓋高風險,但銀行作為正規軍,被各方寄予厚望,不可能走高息的路子,導致銀行的校園貸產品很難盈利,缺乏商業可持續性。
 
二是經營限制。校園貸市場太分散,首先把不能跨區域經營的地方性銀行排除在外,而全國性銀行都是大塊頭,校園貸市場空間有限,難以引起戰略層面重視。
 
三是競爭因素。網際網路巨頭藉助支付工具,已經實現了對校園群體的高度滲透,牢牢握住了這個市場,對於銀行機構而言,校園貸並非未開發的處女地,即便全力投入,未必能有好的成績。
 
四是聲譽風險。校園貸業務空間有限,但輿論敏感性很強,極易引發聲譽風險,進一步削弱了銀行的積極性。

對於小貸公司和非持牌機構而言,大學生雖然沒有收入來源,但信用意識比較強,屬於相對優質的客戶,在經營壓力下,這些機構並不願意放棄這塊市場。同時,在實踐中,識別借款人的學生身份需要放貸機構主動作為,若放貸機構有意不作為,以未能識別借款人身份為藉口向大學生群體發放貸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搪塞監管和輿論監督,所以不少機構仍在抱著僥倖心理從事校園貸業務。


認清這些“套路”,對不良校園貸說No!


又到開學季,校園貸引發的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但不少大學生因剛入社會,對其風險缺乏認知,易被矇騙。


讀圖↓↓認清這些校園貸“新馬甲”,防範不良校園貸。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易望奇 易啟江、人民日報

推薦四個不錯的微信公眾號:


正商縱橫(ID:zszh88)

證商透視(ID:zstszsts)

政經瞭望(ID:qtzl3721)
財經要情(ID:caijingyaoqing)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