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去世後,才活成了真正的自己

2019-08-23 02:43:54

文章來源丨淘漉音樂(taolumusic)


音樂資源載入中...


上個月,張雨生 53 歲了。

 

這些年,他給大家留下了嘆息也留下了美好。

 

嘆息的是:那樣有才華的男子,就在最恣意的年華,急急的隕落。

 

美好的是:我們永遠記住的是他那張唱著青澀的校園情歌,充滿朝氣而又陽光燦爛的面龐,他的人生被「凍齡」在了 31 歲。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你為什麼一直喜歡著張雨生?

 

有網友回答說:

在我很落寞的高中時光,是張雨生的歌陪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從第一張專輯到最後一張專輯,依次聽下來,每段專輯都像是記錄了我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最容易讓我想到過往經歷的不是文字和影像,而是某首歌和某個氣味。如今的我聽張雨生,總感覺自己在那麼幾毫秒之間回到了高中歲月,如同時空隧道一般。


張雨生的歌是可以跨越時代的,他去世已經距今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歌壇,又出了多少巨星,多少專輯,多少網紅。


但是他有那麼幾首歌卻至今被掛在嘴邊,朗朗上口。

“驀然回頭,你在哪裡,如果大海可以喚回曾經的愛,就讓我一生等待。”



張雨生死後,才活成了真正的自己。


他的那些賣不動的專輯被挖了出來,人們才知道,原來臺上歌聲裡的那個他,並不是真實的他。

 


不容否認,他的存在是歌壇的一個傳奇,締造這一代傳奇的是一個對張雨生來說很重要的人,這個人就是他的妹妹。

 

張雨生的家庭並不富足,他出生在臺灣的一個眷村家庭,眷村裡全部住著非臺灣本地住民,他們的住宿環境很差,他們有些家的床是移動的,有些是軍用地鋪,因為他們準備著隨時搬離臺灣,回到大陸。

 

他的爸爸是浙江人,是一名國民黨老兵,媽媽是臺灣本地人,臺灣本地人都有一個特點,喜歡唱歌,而且都唱得特別好。

 

音樂資源載入中...


張雨生兄妹五個,他是家裡的老大,他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受媽媽的影響,他們兄妹都喜歡唱歌,其中唱的最好的並不是張雨生,而是張雨生最小的妹妹小玉。

 

張雨生跟自己的小玉妹妹關係是最好的,張雨生外出讀書住校的時候,經常往家裡打電話,打電話都是跟自己的小玉妹妹聊天,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


他們聊的大多都是音樂方面的事。談及夢想,妹妹的夢想是以後做一個歌星。

 

張雨生的很多同學都打趣說:「你打電話給女朋友啊,那麼長時間。」

 

張雨生和妹妹的感情不光是兄妹之情,而是“鍾子期和俞伯牙”的欣賞與理解。

 

音樂資源載入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小玉妹妹十五歲那年和幾個朋友去海邊玩,小玉本想蹬上一塊礁石,沒成想礁石松動,小玉被陷進了海里,就再也沒有上來。

 

當張雨生聽到關於妹妹淹死大海的噩耗時,他悲痛欲絕,前一天他還在和妹妹通電話,妹妹跟他又說又笑,轉瞬間他和妹妹就天人永隔了。

 

他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之脆弱。


音樂資源載入中...


從那以後他更加堅定了要唱歌,唱好歌,做歌星的理想。他喜歡音樂,小玉妹妹也喜歡音樂,妹妹想做一個歌星,她沒有實現的夢想,他一定要實現。

 

直到有一天他成為了真正的歌星,他還一直耿耿於懷:

“老天真不公平,妹妹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這件事對我的打擊太大,在此之前我從來不曾公開演唱過,是她的去世,我報名了“木船”民歌比賽,開始加入熱門合唱團,一場一場的唱下來,像是揹負了什麼使命,心裡不斷有個聲音催著我,喜歡就去做,不要等到一切都太遲。”


音樂資源載入中...


妹妹的死對張雨生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也是對他的音樂之路影響最大的。

 

所以在張雨生短暫的人生裡,他對音樂的追求從未曾懈怠過。

 

 

中學時代的張雨生是個羞怯的鄰家男孩,他不敢在眾人面前一展歌喉,所以他對音樂的熱愛都是悄悄的埋在心裡和茶餘飯後的閒暇時間裡。

 

然而恰恰是他不敢表現的時候,他在沉默中不斷的積累沉澱。


以致於他真正一展歌喉的時候,一鳴驚人。


音樂資源載入中...


上大學後,開放的校園,開放的教學,張雨生的心智進一步的成熟,加之對妹妹的思念,他徹底放開了對音樂的愛好。

 

他組織了幾個會彈吉他的同學成立了吉他社,沒課的時候,他就和同學在他的吉他社裡抱著吉他唱著喜歡的歌。

 

奇怪的是他的吉他社裡有個特殊的女孩,這個女孩子叫陶晶瑩,他不會彈吉他,張雨生卻非要將她請進他的吉他社,還讓她做了社長。

 

△張雨生與陶晶瑩


她這個社長主要做的就是一些除了彈吉他以外的所有雜事,比如,做主持、拉幕簾、裝燈光、發票等。

 

有一次社團演出活動,由於陶晶瑩的粗心,把一塊幕簾搭在了電燈泡上,結果導致著火。

 

當時的張雨生依然忘我的在後臺彈著吉他練他的歌。熊熊的火焰在張雨生的身後燃燒著,張雨生卻全然不知,陶晶瑩只好跑進去拉他出來,他這才慢悠悠的出來,竟然還一臉懵樣。

 

音樂資源載入中...


只要做音樂的時候,他就會進入忘我的狀態。他所有的情緒都飽漲在無休無止的音符中。

 

四年的大學生活,豐富而短暫,單純之餘又充滿了與眾不同。他參加了比賽,拿了冠軍,被唱片公司簽下。


掌聲、喝彩和別人口中所說的幸運,使得他的生活變得不一樣了。

 

他創作的歌成了那個時候的流行音樂。


音樂資源載入中...


那一年戴上學士方帽,領到大學文憑,張雨生的眼神裡,仍然有著抹不去的孩子氣。而他,就打算這麼漾著一臉陽光般燦爛的笑,入伍去接受真正屬於男人的考驗。

 

他要去部隊服役了, 2 年的服役,離開校園,離開唱片公司進入到部隊生活,他有了不同的生活環境,有不一樣的人生感悟,他把這些感悟全部記錄了下來。做成了歌。

 

張雨生在用音樂表達著自己的內心世界。


 

張雨生的歌不僅嗓音很高,最主要的是他的聲音空靈、透徹,是最溫暖的治癒系。

 

其中《我的未來不是夢》中那句:


「就算受到了冷落,也不願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勵志,這首歌在那個人們滿懷夢想的時代被追捧,也被現在這個迷茫時代的年輕人所熱愛。

 

音樂資源載入中...

△激勵過無數人的《我的未來不是夢》


可是當年那個留著西瓜頭,戴著小眼鏡的鄰家男孩,唱片公司的老闆瞅瞅他說:「就這形象條件,給他怎麼包裝啊。


又衝他歌唱的好,又能創作,捨不得不要。只好根據他的形象把他打造成唱學生情歌類的歌手。

 

於是就有了《天天想你》:「天天想你,天天守住一顆心,把我最好的愛留給你。

 

音樂資源載入中...


《天天想你》發行後,就成了傳唱大街小巷,耳聞能詳的張雨生招牌歌之一。


這張專輯完美搭配了張雨生清晨露珠般的學生氣質。這張唱片當時創下 35 萬張的銷售記錄,雨生憑此成績成為年度唱片風雲人物。

 

然而僅僅做校園情歌這並不是張雨生的初衷,他從一開始就想做一個全面的歌手,而不是偶像歌手。

 

我們在歌聲中認識的張雨生,並不是真正的張雨生。總是沒心沒肺的唱些青澀的情歌。

 

事實上,他是一個愛思考,愛探索,敢於批判和發現問題的歌者。

 

音樂資源載入中...




張雨生服了 2 年兵役回來後,他再次回到了跟他簽約的唱片公司,回來後他堅持要走自己的路,不能唱片公司讓他寫什麼歌他就寫什麼歌,讓他唱什麼歌他就唱什麼歌。

 

他把他在部隊服兵役期間對人生的感悟都寫了下來,譜上曲,作成了歌。他堅持要出成唱片。

 

音樂資源載入中...


老闆看了看他在部隊的人生感悟說:「你這都是些什麼玩藝兒,跟憤青似的。」

 

可是張雨生還是堅決要出。

 

老闆見張雨生態度堅決,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不想失去他,只好做出讓步。

 

老闆說:「你出吧,但是這個唱片我得賠得一塌糊塗,你得心裡有個數。」

 

張雨生說:「怎麼會賠呢。」

 

當然老闆比誰都清楚,以張雨生的才華,他給公司賺的絕對比賠的多。

 

唱片如張雨生所願出了。結果卻如老闆所預料,根本就賣不動。

 

後來張雨生也進行了反思,為什麼這種他認為非常值得出唱片的感悟卻不能在市場大賣呢?

 

音樂資源載入中...



大家聽流行音樂聽得是一個樂,是瞬間的感受,而不是跟聽課一樣,還要哲理思考一番。

 

張雨生就去找老闆:「出商業歌曲可以,但是必須我說了算。」

 

老闆想:張雨生給公司賺的絕對比賠得多得多這是其一;其二他可以為公司培養新人。

 

後來出的《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就是商業歌曲,但是加入了《心底的中國》這首歌,這首歌是父親一生的夙願。


也是他一生的夙願。

 

音樂資源載入中...
音樂資源載入中...


正如唱片公司的老闆所預料的,張雨生確實能為他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有一次張雨生和朋友去酒吧喝酒,他聽到了一個很特別的聲音,那個聲音沙啞高吭,但是很獨特。

 

張雨生當即就把她請到了唱片公司,這個人就是張慧妹。

 

張雨生也根據張慧妹的形象,性格,聲音給他量身創作了音樂《姐妹》,讓張惠妹一炮走紅。

 


音樂資源載入中...

音樂資源載入中...


劉德華說:


“音樂圈最怕像張雨生這種即擁有好嗓音又在創作上能獨擋一面的音樂人,僅僅一年時間為張慧妹製作的兩張專輯就將香港市場中的華語音樂份額佔去了大半部分。如果雨生在 97 年開始與張惠妹聯合衝擊香港市場,那華語樂壇的格局肯定會被重新劃分,因為沒有人能知道張雨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張雨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因為畢竟他才 31 歲。”


而剛好 97 年的時候,張雨生的人生不一而終。



音樂帶給張雨生的,張雨生便能經由自己的加工放射,帶給其他的人。


雖然作音樂始終有沉重的市場壓力,他個人太過自我的創作不見得青睞於所有人,但他始終相信時間終會證明一切。

 

事實上張雨生的思想一定是超前的,他覺得作為一個創作者要去引領,而不是迎合。

 

諸如《我是多麼想》涉及受虐兒童,《動物的故事》寫的是流浪動物的故事,《永公街的街長》又是對獨居老人的關注,這些都是當今社會熱點問題。

 

音樂資源載入中...


從他的創作音樂裡,可知道他關注著四周的環境,在意著陰暗角落裡被人們所遺忘的人們,以及人們漸漸忽視的親情。

 

時值今日,當你聽著二十多年前張雨生的音樂,帶來的感覺卻是未來,這種音樂的靈性可以貫穿時間並帶給人的感受是永恆。這是他對音樂最初的真實態度。

 

音樂資源載入中...


音樂於他不止是表達自我,而是對社會群體人文的關懷。商業歌曲是為了生存,創自己內心的音樂才是靈魂真正的歸宿。

 

張雨生創作的商業歌曲能夠大賣,說明他有能力捕捉大眾對音樂的欣賞心理,只是更願意去引導大眾不要只是一味的無腦娛樂,應該娛樂的同時也關注生活百態。

曾有人問張雨生:“在你出的專輯裡,你最喜歡哪張?

 

張雨生回答說:“自己創作的專輯都是自己最喜歡的。


直到張雨生去世,當談及張雨生所作的唱片銷量不佳時。


陶晶瑩說:「他在唱比較能被市場接受的歌曲時,是很痛苦的。

 

音樂資源載入中...


羅大佑說:「張雨生做了我們不敢做的事。

 

而羅大佑這句話是對張雨生最大的褒獎,張雨生他不是一個為了金錢而去放棄真我的人,他敢於探究和批判的做音樂。

 

造化弄人,1997 年 10 月 18 日的晚上,張雨生連續 18 個小時無休息的工作後,他疲勞開車回家,結果在路上出了車禍,他努力和死神鬥爭了 24 天后,最終停止了心跳。

 

而令人唏噓不已的是, 1998 年臺灣金曲的頒獎典禮上,張雨生的唱片《口是心非》取得了最佳唱片獎。

 

音樂資源載入中...


曾經他五次入圍,都沒能獲獎。


而這次是他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父親代他走上了領獎臺,幫他領取了獎,父親又驕傲又疼痛的緊握著獎盃。

 

有人說這是他期待了五年的獎項,也許這個獎對他而言再平常不過了。他關注的一直不是這些榮譽光環,而是音樂本身。

 


正如張雨生的歌中所唱:

 

雖然生命中有許多朋友的面容,

會隨著光陰而變得無法辨識,

而我卻要用歌聲留住你的記憶,

就讓未來等一等吧,

如果想念我,就到我的歌裡來找我。

 

他的歌不僅有深度,還有溫度。讓人恍然大悟,也讓人感到溫暖。

 

他就是歌壇的油菜花,不是為這開放時的燦爛而驕傲,也不為這金黃色的花海而慨嘆。而是永遠懷著那顆童真的心,為這燦爛的音樂夢而追逐。

 

魯迅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其實張雨生並沒有死,他只是向死而生。

 

雨生不在,《大海》依舊。


音樂資源載入中...


文章已於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