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失敗?

2019-04-14 03:34:21

2018 剛過去不久,2018 也經歷了一些失敗,所以關於失敗思考了許久,簡單記錄一下。


其實,失敗是和個人具體相關的一種感受,就是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這種沒有達到通常意味著離預期還相差很遠,而不是說感覺還差一點點,差一點點的感覺,不會讓我們感到失敗,而只是有一點點遺憾,會被內心解讀成離成功差一點。失敗,就是個人感受離預期還差很遠,甚至是更遠了。


萬維鋼曾經在他的專欄中對失敗作過一種解讀:“失敗其實是成功的近義詞,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平庸”。平庸之道,也許是平平凡凡,兢兢業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工作中這樣的方式,依然可能面臨失敗,比如上一輩人面臨過的下崗,面臨這種變化,我們更可能把失敗歸咎於環境的失敗,而非自己。其實本質還是自己,因為自己失去了對環境的適應度,而被淘汰。


做正確的事


我想,想要避免失敗,第一步應是找到正確的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否則可能一開始就失敗了。


事情正確與否,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你正確的事,對我未必正確。在人生的不同成長階段,有相對應的大概率相適配和正確的事。有時,成功的案例未必值得多數人蔘考,比如比爾·蓋茨,扎克伯克輟學創業很成功,事後而看在那個階段他們做了相對他們自己是正確的選擇,但未必適合我們自己。


大概率相適配的事,其實就是看看和你處在人生的類似階段,大多數人在做哪些事。這裡的大多數,不在於絕對的數量,而在於多元化的種類數量,不要基於自己周圍大量的同事、同學做的事去簡單做判斷,能不能見到 “大多數” 其實已是一道門檻。


在這個 “大多數” 之上,你看看,比較比較自己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資源、稟賦、能力和機會能夠競爭過這些 “大多數”。基於 “大多數” 人群的對比後,你就可以得出一個平均水平和比率,再評估一下自己處在什麼位置。


基於心理學大量的實驗研究,大部分人都會適當高估自己,但這樣的高估不會有什麼本質影響,只會帶來更多的達不成預期的失敗感,多經歷幾次後,慢慢你就會找準自己的水平位。


找到了適合自己的 “正確” 標尺,但不代表就有合適的正確的事情。有時候就是在短期看不到正確的事情,不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開始,但時間不會因此停留,它依然在不停得流逝。所以,也許不要在原地等待 “正確” 的事情出現,繼續做著當前手上的事情,邊走邊看,在行動中可能更有機會碰到合適的 “正確” 的事情。


吳軍老師曾經提出過一個成就公式:


成就 = 成功率 x 做事的速度 x 事情的量級


公式中 “成功率” 是靠你做事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增長的;“速度” 也是靠實踐打磨出的技能熟練度來提升的;唯有 “事情的量級” 是你不可控的因子,有很大的機遇和運氣因素。在機遇出現時,你能匹配到什麼量級的事情,就看你在 “大多數” 的人群中處在什麼樣的水平位,這樣的事情通常也是稀缺而且充滿競爭的,無論這種競爭是在組織內,還是組織之外。


正確的做事


找到了正確的事,也要有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成功率,避免失敗。


事情從 “確定性” 的維度可以簡單一分為二:確定性高的事情,如寫程式,改 Bug,這些事情更容易找到正確的方法,甚至已經有一套不斷在演進的技術方法體系了;確定性低的事情,如創造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其本質是投資於未來的事情,都不可能有絕對的確定性,在這條路上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會讓我們不斷的面對困擾,需要做出選擇、權衡與決策。


決策就引入了概率,總有失敗的概率,那麼如何判斷一個決策好不好?回頭事後看,結果好就是好的決策嗎?失敗的結果,總是因為錯誤的決策嗎?


失敗的結果出現後,我們回頭一看,似乎很容易就發現了原因,知道錯在哪裡了,真有那麼容易?如果那麼容易,為什麼還會老是犯錯。後視鏡看到的來路是清晰的,資訊是完備的,條件是充分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從結果推匯出犯錯的歸因。但事前看,路徑是模糊的,資訊是欠缺的,條件是不充分的,所以我們才會犯錯。


失敗結果的錯誤關鍵點相對容易找到,但成功結果的成功原因卻沒那麼容易了。和成功率相關的競爭力因素 —— 人、資源、努力程度、經驗、能力、平臺等等 —— 太多,如果把成功的歸因搞錯了,未來可能會遭遇更大的失敗。這裡的錯誤在於,你以為你 “知道”,實際卻是你不知道你 “不知道”。


失敗不一定是決策錯誤導致的,好的決策也可能帶來失敗,而壞的決策也可能會成功。


面對結果,這已經是既成事實,重點在於推敲、覆盤你的決策邏輯過程,它們決定了未來的結果。在面臨決策的時刻,你有可能會發生直覺反應,你感覺似乎直接看到了結果,但不要立刻決定,停下來推敲下這個過程,它是一種 “專家直覺” 過程產生的結果,還是 “賭徒直覺” 產生的。


因此,與其關注你的決策有多成功,不如關注你的決策過程有多全面。專注于思考和決策過程,我們總能說我們按正確的方法做了正確的事情。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避免遺憾和後悔的唯一可靠方法。


把不確定的事情設定為目標時,它會隨著不確定性的變化而移動,決策過程猶如瞄準和鎖定的過程,時時保持圈住目標,不斷地收縮靠近目標,最後抵達並捉住目標。這個過程中,目標和你的行動都可能會在不斷髮生調整變化。


過程中也許會產生失誤導致目標丟失,最後失敗;也有可能發生一些超出了我們控制和感知範圍內的事件,導致了失敗。總之,此時失敗已是一個結果,過程中的失誤是我們將要去改進的,過程中的事件是我們需要去考慮並應對的。


...


當經過了這樣的決策過程之後,即使最後的結果依然失敗了,感性還是會難過的,但理性上會坦然一些。




往期回顧

  • 知行:成長的迭代之路 始於知,終於行

  • 花錢的習慣 賺錢都夠難了,花好錢也不容易

  • 知行:如何保持二者平衡 知易行難

  • 衝動與借債 是投資未來,還是透支未來?

  • 有一種衝動:世界那麼大 誰沒有過呢?

  • 人生的意義 一直在追尋的答案...


更多文章,請檢視公眾號選單目錄「文章索引」。


音樂資源載入中...


此刻瞬間


昨日擔當,昨日敢想

昨日轉眼,就跌撞

多少遺憾自負存念想

唯有時間不可擋

難予疏淡,難在得失

難是求而不得




這周發了個有關英語學習的 “硬廣”,果然效果很差;準備以後在文末開一個固定推廣位(就是這裡),提供一些資訊、資源或推薦。


今天提供的還是來自「洛基英語」整理的一份針對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者設計的學習材料,見下圖:



有需要的同學自己領取,領取方式請點閱讀原文


寫點文字,畫點畫兒,分享成長的

瞬息之間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