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發:智慧化零售銀行發展趨勢及挑戰

語言: CN / TW / HK

文/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

伴隨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當前監管機構已將網路支付、網際網路貸款、網際網路保險、線上代銷金融產品等網際網路金融業態納入統一監管框架,監管政策環境在朝著鼓勵支援金融機構合規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這一有利於全行業健康發展的方向持續優化。

本文從零售銀行視角出發,結合行業發展形勢的研判,對未來零售銀行的發展圖景進行了展望,對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可能遇到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和前瞻,並給出應對建議。

形勢研判: 巨集觀向好、需求旺盛、空間廣闊

發展環境不斷向好

巨集觀經濟穩中有進。2021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構建雙迴圈發展格局,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中長期看,我國經濟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長期向好。

監管政策持續完善。伴隨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當前監管機構已將網路支付、網際網路貸款、網際網路保險、線上代銷金融產品等網際網路金融業態納入統一監管框架,監管政策環境在朝著鼓勵支援金融機構合規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這一有利於全行業健康發展的方向持續優化。

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從潛在市場規模看,中國居民財富規模還在快速擴張。根據麥肯錫統計,截至2020年末,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30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10%,同時居民財富規模的提升會帶動消費規模的增長,預計消費金融市場也將迎來蓬勃發展。

需求“礦藏”亟待挖掘

潛在需求仍待激發。從金融資產滲透率看,中國居民金融資產佔總資產比例相對發達經濟體明顯偏低,資產配置存在較大優化空間。根據央行統計的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資料,2019年,中國居民住房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為59%,金融資產的佔比僅為20%,而同期美國的居民金融資產佔比為71%;同時,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21)》中顯示,我國金融消費者僅有57%理解複利,53%購買過銀行理財,29%買過貨幣類基金,28%買過股票,22%買過保險。

長尾客群服務薄弱。從全社會角度看,當前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或可得性仍然較低,數量巨大的大眾長尾客戶以及偏遠地區的客戶還未享受到專業的金融服務,面臨金融包容性不足的問題,而伴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這部分客群的服務和開發有望迎來破局。同時,現階段中央已明確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大政方針,這意味著未來居民收入的提升將更加趨向均衡,基礎客群市場蘊含巨大機遇。

多元需求不斷升級。當前正處於網際網路浪潮帶動的數字經濟時代,頭部網際網路企業依託技術及資料優勢,對消費體驗進行了全面革新,客戶的體驗標準及期待被快速拔高,客戶個性化需求較以往顯著升級。

供給突破呼之欲出

傳統模式難以為繼。一方面,在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等金融“新勢力”的不斷衝擊下,過往依靠牌照優勢等行業壁壘形成的排他優勢逐步消失;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新客紅利接近尾聲,過往“跑馬圈地”式、粗放式、未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模式正在被淘汰,圍繞存量客戶進行精細化經營已經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命題。

產品同質日趨明顯。當前零售金融市場參與方眾多,商業銀行面臨激烈競爭,同時,因風險控制及監管政策要求,主流的金融產品底層是標準化的,且隨著資訊透明及行業規範程度的提升,其形式也日趨同質化,單純依靠產品獲取及維繫客戶越來越難。

科技賦能持續深化。伴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區塊鏈等科技的迅猛發展,零售銀行業的價值鍊形態和客戶服務方式在不斷演變升級,自動化、智慧化服務程度和效率不斷提升,傳統的客戶服務方式及商業模式將迎來根本性的變革。

付費¥5

閱讀全文

請點選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