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柴搶手、電熱毯賣瘋,歐洲能源危機被誇大了嗎?

語言: CN / TW / HK

看只只的近期朋友圈,常吃喝玩樂,很是舒爽。只只是定居西班牙瓦倫西亞多年的溫州華人。 最近歐洲鬧能源危機,小巴把關於國內媒體報道西班牙能源危機的新聞發給了她,沒想到她回了一個問號臉表情包。

她眼中的近期的西班牙到處都是人,該過節還過節。 “尤其是八月份,都有長假,海邊一看全是人。 ”她發給我的視訊和照片顯示,證明了這一點。

西班牙的海邊

於是又接著說: “根本不看國內新聞,大家感覺我們在歐洲快死了。 ”但不過為了謹慎,她還是補充了一句——“我生活在西班牙山裡,氣候比較好,依賴能源少,不能代表西班牙華人。

歐洲能源危機被誇大了嗎?

小巴每天刷著新聞,從接收到從國內媒體和社交平臺轉述的資訊來看,歐洲能源危機給人的印象似乎如此。

比如據新民晚報8月3日報道,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呼籲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員工不要打領帶,他認為此舉可以提高人的涼爽度,減少空調使用。 參考訊息8月28日報道,“能源危機和失控的漲價讓西班牙人重新用上陶製水罐”。

除了西班牙,歐洲各國都有專門的新聞。 據看看新聞8月12日報道,德國火葬場一將採用一次火化5人或5人以上的“團葬”做法來節約能源。

中國日報網9月7日報道,英格蘭4到7歲的公立學校學生的免費校餐的份量和菜餚可能會減少。 央視新聞9月13日報道,法國埃菲爾鐵塔每天提前1小時熄燈省電。

在微博上,關於歐洲人迴歸燃木取暖時代的訊息總能引起熱烈的討論,比如“義大利人迴歸燃木取暖”“德國超市上新啦,三歐一兜的木柴”“德國木柴價格一年內上漲85.7%”,或讓人忍俊不禁,或令人不可思議。

情況嚴重到什麼程度?早在今年5月份,在義大利“鞋跟”薩倫託半島的百貨商人文煉句,就和小巴提及相當規模老年人拿著500歐每月的退休金, 但繳納的電費已經比平時貴一倍左右,達到100多歐元。

如今再去問他,他說又漲了,相較5月漲幅在50%左右。 這讓他頗為感慨,“以前用電真的是眼睛都不閉的,燈想開就開著,現在沒客人時燈就要趕緊關停。

一個在德國一線城市杜爾塞多夫的當地人告訴小巴: “強勁的通貨膨脹,但沒有更多的收入,以致人們在節約能源,比如辦公室只有19度的暖氣(如果你整天坐在那裡,那才是真正的冷),到晚上22點以後就沒有燈了。

另外一位當地的華為員工還向小巴透露說:華為以前在當地有不少很氣派的辦公樓,現在要麼賣掉,要麼租出去,業務多搬到小樓中;以前食堂隨便打包,不少人會在週五下班前打包一些放到週末吃,現在則不讓打包了。

這位華為員工住在公寓(相當於國內的住宅),以前電費七八百歐每月,現在已經是一千三四。

物價方面: 以前一家三口人一週的花銷在100歐元左右,現在一個人也要花近200歐元。 以前2L的大桶牛奶只要0.9歐元,現在卻要近2歐元。

還有一個在英國劍橋的華人表示雖然“隨便每一樣漲幅很小,但是加起來的賬單明顯就多了”。 比如,普通全脂牛奶價格大概從原來的90便士漲到1.25鎊,品質很好的有機牛奶價格原來1.5鎊現在2.5鎊,壽司原來4.5鎊現在6鎊。

自年初俄烏事件以來,歐洲能源問題愈演愈烈,直到6月俄羅斯以天然氣的資源優勢應對歐洲的制裁,不斷降低輸歐天然氣供應量並無限期關停了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管道“北溪一號”。

歐盟約20%的電力和三分之一的熱力來自天然氣,天然氣進口對外依賴高達83%,其中32%的供應量來自俄羅斯,使歐洲大量國家迅速陷入能源窘困中。

總體而言,相當一部分歐洲人民的生活成本確實在增加。 據歐盟智庫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最新統計稱,歐洲國家一年以來已經為能源危機額外支出了約5000億歐元。 這相當於去年中歐貿易額的71.9%。

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經濟較發達的國家的中位數淨收入在2000歐元左右,對於家底不厚實的中低收入群體(退休的老年人、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中低收入者等),以及經濟較落後的歐洲內陸國家人民,能源和物價成本上漲過猛尤其會造成生存發展壓力。

德國、英國、義大利的相關報道均提及將出現千萬級人口將陷入“能源貧困”,也有一定道理。

解決依賴俄氣問題就能解決能源安全嗎?

一般來說,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程度越高的國家,越容易出現能源危機。 最近,歐洲議會把匈牙利開除了“民籍”(民主國家),原因是匈牙利不同意、不參與制裁俄羅斯的隊伍中。

這或許並不奇怪,匈牙利缺油少氣,能源結構又以油氣為主,約95%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命幾乎被捏在俄羅斯的手裡。 類似的情況的捷克則發生了首都布拉格的7萬人規模的示威遊行。

不過,這只是一個因素。 化用一句名言,不幸的國家則各有各的不幸。 以歐洲四大能源消費為例。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能源消費國,長期以來能源轉型的主軸是降低核能和煤炭份額的消耗,維穩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耗,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近二十年的可再生能源佔比從零到已經接近20%。 並且計劃2030年65%的總電力消耗依賴可再生能源。 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廠,2038年關閉所有燃媒電廠。

德國魯爾區原是歐洲著名的產煤區,如今已經如森林公園一般。 隨之而來,德國煤炭的對外依賴度在2020年也達到了44%,高於歐洲平均水平,可以說徹底把煤炭之一長板短板化了。

要實現能源轉型的計劃,需要佔能源消耗60%左右的石油和天然氣的供給保持穩健。 但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賴度均在90%左右,一旦發生意外,就必然影響能源轉型的計劃。 難道不會出現“俄羅斯第二”?

法國是歐洲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能源自給率達到50%左右,高於德國的32.9%左右。 這是因為沒有像德國那樣執行棄核戰略,目前是世界上除美國以外的第二大核能生產國。

問題在於,目前法國有56座核反應堆大部分建於上世紀70年代,接近50年。 有一半因為維護而關閉,這是法國的病根所在。

英國是歐洲第三大能源消費國,能源自給率約63%,是經合組織中歐洲國家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二大生產國,僅次於挪威。 英國和德國類似,都是推動減少煤炭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佔比也接近20%。

如今,英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佔比在11%,並不算高。 但英國的天然氣價格和電費幅度漲幅最明顯,遠高於歐盟水平。 比如倫敦電費的水平是60歐/千瓦時左右,遠高於歐盟的低於30歐/千瓦時左右。

據華西證券分析,原因在於三個方面:

▶▷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不足,對天然氣需求剛性高;

▶▷ 缺乏足夠的天然氣儲存能力,價格波動大;

▶▷ 能源市場完全私有化(相較而言,法國能源企業國有化程度較高)。

義大利作為歐洲第四大能源消費國,原油和天然氣的佔比也接近60%左右。 但底子最薄,原油對外依賴度約90%,天然氣約93%。 其中,約43%的天然氣進口份額依靠俄羅斯。

截止2021年末,義大利政府部門槓桿率達到151%,明顯高於低於100%的歐元區槓桿率,嚴重債務問題使得最為被動。

所以,並不是解決依賴俄氣問題就可以解決歐洲能源危機問題? 能源轉型計劃、能源結構特點、市場機制特點、政府負債程度 等都是影響一國能源安全的重要變數。

可以說,一場歐洲能源危機彷彿像一塊照妖鏡,照出了“矇眼狂奔”的德國的魯莽,照出了法國頂住“棄核派”壓力,守住歷史遺產的好處(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照出了英國市場機制的缺陷和漏洞,更照出了義大利這類債務依然嚴峻的歐洲經濟體的巨大風險。

歐洲能源危機的另一方面是,油氣出口大國賺得盆滿鉢滿。2022年1—7月,俄羅斯貿易順差達 1942億 美元, 同比去年增長 2.5倍 ,預計全年順差將高達2300億 美元,創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值。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創紀錄的2.5萬億盧布(417.5億美元)的淨利潤。

今年一季度,沙烏地阿拉伯貿易順差 540億 美元,第二季度同比增速 11.8% ;今年3月到8月,伊朗石化產品出口額 91.42億 美元,同比增長 38% ,非油出口額 209.24億 美元,同比增長 21% ;加拿大2022年前5個月,貿易順差159億加元。

甚至委內瑞拉也罕見宣佈今年GDP 預增8.3% (在此之前則是不宣佈的),創造15年以來最好成績。

挪威作為西歐最大的油氣出口國, 被波蘭總理指責在發不義之財,應與烏克蘭分享。其 上半年賺了940億歐元,超過去年全年860億歐元的收入。 今天,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家庭的基底仍然是那句歷久彌新的名言: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不過,歐洲離實現環保夢想更進一步了

歐洲現階段解決問題的思路一方面是“替代俄氣”,但杯水車薪。截止9月13日,歐洲天然氣整體儲存量約90bcm(十億立方米),佔最大庫存的80%左右,遠高於2021年同期水平。但是庫存容量只佔消費規模約20%。

此外,今年以來歐洲加大LNG(液化天然氣)進口,今年1-8月進口量達到8100萬噸,同比增長3000萬噸。 在此之前,歐洲對LNG的興趣並不大, LNG 主要市場在亞洲。

如今,它們需從亞洲買家搶走一部分份額,這些LNG會從卡達、美國、澳大利亞等主要LNG出口國船運至歐洲,成本高昂,且歐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短期內對於歐洲國家的緩解作用有限。

一方面是調整能源轉型計劃和彌補市場漏洞。 比如,德國僅存的將於今年底關閉的3座核電站有兩座準備處於“待機狀態”,可能被重新啟動。 此外,對於能源巨頭的國有化計劃也在進行之中。 這是更具有長期性的發展策略。

短中期來看,對於歐洲普通人來說,只能更多地自謀出路。 2022年上半年,中國光伏元件出口量78.6GW,同比增長74.3%。 相當規模出口至歐洲。

此外,空調、電熱水器、電暖器、電熱毯、電吹風等熱銷歐洲,其中電熱毯增速達97%,一條熱搜新聞稱東莞一“工廠24小時滿負荷生產,三班倒月賣10萬條”。

不過,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 能源危機也促使很多歐洲人開始降低物慾,減少出行,節約能源,改變生活工作習慣。 以居住在英國的多位受訪者為例,便可以一窺。

這或許看起來只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並不顯得關鍵。 但是,你還記得瑞典“環保少女”的誇張照片嗎? 還記得歐美世界層出不窮的環保主義運動嗎? 記得歐美國家二十年如一日地對中國破壞環境的指責嗎?

不管怎樣,這證明了歐洲對於環保的極端重視,環保當然也是歐洲國家選舉的最熱門議題,甚至沒有之一。 但一直以來,很難說有根本性的改善。

什麼呢?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曾發文提及一組由國際能源署、世界銀行等建立的居民 人均消費碳排放資料。

2018年到2019年間的資料如下(單位為噸二氧化碳): 美國15.4,德國7.6,加拿大7.5,日本7.4,俄羅斯7.0,英國5.7,法國4.4,中國2.7,巴西1.5,印度1.1。

他總結認為: “這組資料說明,世界上一些國家只是‘生存型碳排放’,而有的國家早已進入‘奢侈型’或‘浪費型’國家行列!”

可以舉瑞士這個例子。這個國家的國際形象在歐洲國家中可能是最前列的,因為是中立國所以人畜無害,坐擁日內瓦湖,環境優美,金融業、製造業發達,人均GDP達9.35萬美元,聯合國公佈的2022年全球幸福排名中位列第四。

此外,瑞士有著極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措施,比如普遍不安裝空調,垃圾回收種類細分為20餘種,大部回收。 最近還有一條法律規定: 今年冬天家中暖氣加熱至19°C以上面臨罰款和最高3年有期徒刑。

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2020年的人均排放量為3.7噸/人(資料來自智研諮詢),高於印度(1.7噸/人),巴西(2噸/人)等一眾發展中國家。

為什麼?瑞士廣播公司旗下國際媒體瑞士資訊網披露原因有三: 消費主義文化導致垃圾大增,瑞士聯 邦環境辦公室副主任甚至說“瑞士居民扔掉的垃圾比大多數歐洲人多”; 旅行次數和旅行距離誇張,平均每年飛行約9千公里,是歐洲平均水平3倍;

一半以上通勤者開 上班 ,且偏愛 更大、功能更強的車輛,SUV約佔路上汽車總數一半 ,也高於歐洲三分之一的平均值。

從瑞士這個案例,便可以知道什麼叫“奢侈型”或“浪費型”的碳排放。 瑞士 人均收入高,願意享受生活倒也沒有錯。

只是,如果把口頭講的和身體力行的放在一起,歐洲人的言行不一就有些離譜了。 近期,德國,奧地利、荷蘭、法國等歐洲國家 都取消或改變了碳中和目標,更是表明這一點。

歐洲人心心想念的環保事業關鍵還在於“奢侈性”生活方式的改變。 以往確實斷不可能實現,但能源短缺下的歐洲人民的生活方式,卻是稍稍有些接近心中目標的眉目了。 這就是我們老祖宗說的“求仁得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