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藍牆互聯創始人:地產轉折,SaaS進擊

語言: CN / TW / HK

"

融資成功就是創業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服務是條漫長深厚的雪道,藍牆要想滑向更遠,首先要確保能生存下來。

"

撰文|翟文婷

這場對話從準備到開始的那幾天,正好是中概股和港股雙雙暴跌的時候,一片陰霾籠罩著網際網路。

一家創業公司在這個時候宣佈拿到融資,聲音輕微,很容易被人忽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關注那些壞訊息。我問創始人白雲,這些巨集觀環境的因素,會在多大程度影響到你。

他說,其實沒有什麼影響,也不應該有什麼影響。如果我們快上市了,可能會影響比較大。但這件事離我們還比較遙遠,其實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看新聞,對情緒是有一些影響。」

實際上,作為專注地產行業的SaaS服務公司,藍牆去年就感受過行業氣候變化的動盪。

投資人盡職調查時期,正是恆大負債問題發酵最嚴重的時候,之後數家頭部地產公司爆出資金鍊危機。對於融資關鍵時刻的藍牆來說,行業集體陷入困境,會不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

藍牆是白雲的第一次創業,此前他曾在美國地產開發商AMLI芝加哥總部工作,回國後加入麥肯錫公司香港辦公室,曾為多家金融、地產和高科技企業制定增長及數字化戰略。他對地產並不陌生。

當大家提起房地產,頭腦裡首先浮現都是聲勢浩大的頭部公司。但在他的經歷中,中國有大量中小型地產商,市場廣袤。而且槓桿減少、規模縮減對行業最大的改變是集中度降低,這對藍牆而言,反而是好事。

投資人最後投出真金白銀說明自己的態度。藍牆剛剛完成的5000萬元A輪融資,Hearst Ventures領投,老股東GGV紀源資本及小苗朗程跟投。在此之前,他們曾拿到GGV和真格的天使輪、Pre-A融資。

但融資僅是「糧食儲備」的階段性完成,融資成功就是創業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服務是條漫長深厚的雪道,藍牆要想滑向更遠,首先要確保能生存下來。

01

盡調時期趕上恆大暴雷

外部環境持續動盪,創業者焦慮是常態,這樣的時間點藍牆完成新一輪融資,是個好訊息。但白雲沒有表現出興奮的狀態。他們所服務的地產行業,還處於未知和變數。

「大家都看不清這個行業的未來」,白雲告訴新莓daybreak,但他認為,地產遭遇挑戰是階段性的,這個行業會持續成長。

白雲說話語速有點快,回答問題沒有緩衝或鋪墊。他身邊的同事說,理性就是他的常態。

去年,Hearst Ventures和小苗朗程找到藍牆,有意投資。就在盡調關鍵時期,恆大暴雷了。2萬億負債的訊息,天天爬上新聞頭條刺激著從業者的神經。這還只是開始,緊接著,新力、泰禾,因高額負債陷入危機的公司名單被不斷拉長。

對於身處其中的白雲來說,這當然不是什麼好訊息。但他比大多數人心裡更有數些。

中國的地產源於廣東,萬科、恆大、碧桂園都是從那裡起家的。白雲是廣州人,父母之前就做地產相關的事情,身邊有不少做地產相關的同學或朋友。且公眾和投資人都有一個印象,地產公司都特別大,而他切身的感受是,還有大量非頭部公司的存在,他們沒有被服務很好地覆蓋。

他相信,地產會是持續存在的一個行業。一個參考是,美國發展至今,經歷泡沫,經濟危機,地產行業還是佔到GDP的13%,依然有相當大的體量。當然,國內地產公司集中度不會進一步提高,因為政策有三道紅線,這也是白雲跟團隊之前的預判,槓桿減少,頭部企業趨於穩健,不會無限制地擴張規模。

但城鎮化的腳步不會停下,甚至會有更多企業參與進來。不一定是住宅專案,可能是養老院、工業園區、資料中心等。對中資公司來說,未來還有國際化的機會。海外不少建築專案,從投資、承包到分包都是國內公司負責。

這些都是藍牆的機會。甚至行業集中度降低後,客戶總量會比之前有一定的增長。

而目前地產公司資訊化建設相對初級,很多公司連基本的OA都沒有,只有一個財務系統。現在很多Top100的企業的基礎資訊化建設都不完善,還在ERP的業務模組上進行大量投入。整個市場有幾萬家公司。他們對資訊投入需求迫切,市場需求真實存在。

白雲說,「即便我們拿下1%的市場,就是幾百家客戶,收入體量會超過大部分細分領域公司。 而且做雲原生SaaS服務的,只有我們一家。」

「地產行業是個萬億級規模的巨大市場,是中國在經濟建設、城鎮化程序、產業開發等方面穩中求進的重要力量。藍牆互聯的團隊,具備地產行業各場景管理需求的專業know-how以及標準化的科技賦能實力。」Hearst Ventures董事總經理、中國總經理胡盈青說。

藍牆最早拿了GGV的天使投資。當時他們還沒有成熟的產品,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跟白雲說,他在中國見創始人,一般不特別關注market size這一部分。理由是,在中國只要做得好,無論做什麼都是很大的市場。

02

簡單、高效、低成本的數字化之路

toB服務本質是一家企業幫助其他企業解決問題。對於企業而言,最核心的訴求就是增長。這也是過去騰訊、京東、位元組toB講的最多的故事。

但是對於房地產來說,過去行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沒有科技元素的幫助也能活得蠻好,現在行業放緩,SaaS服務能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問題?

白雲給出的解釋是,「目前還不是解決客戶增長的問題,我們是幫地產公司更好地做精細化管理,之前太粗放了。」

地產的特殊性在於,專案結束才能結算,體量大,週期長,一搞就是三五年,虧錢還是賺錢,沒人知道。原來大興土木、大開大合,地價增長能掩蓋問題。現在不能這樣了,要規模也要利潤,大家更注重管理。

所以藍牆收到最集中的一個反饋是,把賬算清楚。這是房企最基本的訴求,小公司尤其強烈。

SaaS正式席捲地產之前,其實頭部公司的資訊化建設並不落後。供應商駐場,完全定製化,有問題隨時響應。以業務驅動產品,也不需要特別先進的技術,能解決問題就可以。

但這樣存在的問題是,一家企業可能有多個供應商,內部資料割裂都可能存在。除了他們目標導向的問題,本地軟體部署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藍牆day one就採用雲原生的技術架構,無論是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還是管理要求配置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適配不同客戶需求的成本,的確比傳統定製軟體開發更低很多。

此外,地產還有行業複雜性,不同維度的多個層級的跨越:專案有總部、區域;內部則要跨部門,工程、成本、運營、銷售等;還涉及內外部協同,甲方乙方,總包分包等不同角色。跟客戶溝通頻次高甚至繁瑣,甚至有時候要去專案現場。

平時大家眼裡的白雲,情緒波動不大,隨和,但是涉及產品相關的細節,好像換了一個人,變得嚴酷起來。

公司流傳著一個關於「5+N」的故事,每個產品相關細節要經過多次評審,反覆修改,不管需求大小,至少也要經歷5場以上的產品評審會。白雲說,「希望將複雜的內容全部消化吸收,產出最簡單、最高效的工具。每一次產品評審會過後,我就能夠看到產品離最簡單、最高效又邁進一大步」。

雖然是一家創業公司,但藍牆已經在奉行產品矩陣策略。

網際網路信奉單點突破,把某項功能做到極致,俗稱爆款。白雲對這個策略是不太認同的。企業服務面向不同層級的客戶,需求多樣。尤其在國內,競爭激烈。「如果你提供的服務狹窄,是不work的,很難收到錢。」

Salesforce在美國稱霸CRM,幾千億美元體量,但還是很多做CRM的公司也能活得很好。但在中國,做CRM的初創企業遍地都是,對於只做一個點的公司,如果差異化不強,很難收到錢。

「在這種環境下,只做單點服務,很難突出你的產品價值。在功能上,我們走的是一站式的,One-stop Shop戰略。」白雲說。

03

焦慮是常態

藍牆是白雲第一次創業。當被問及,用哪個關鍵詞來描述創業這三年,他回答,螺旋前進。

「我問其他創業者,他們說這是常態。作為企業的核心,焦慮的點就是找人、找錢、找方向。每天大家都會懷疑,自己做的這件事,到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曾經藍牆還沒有得到廣泛共識的時候,經常會有投資人或客戶跑來,或委婉或直接地說,你做的這個事情很難,這個很難,那個也很難。

他的感受是,只要堅持前進就會有進展。

很多早期不看好藍牆的客戶,後面看到上線後的產品,態度發生了轉變,覺得他們公司也需要,會主動過來聯絡藍牆進行產品演示和溝通。「有時候需要更客觀地認識焦慮,也需要堅持。」

不過現在的創業環境跟之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會有聲音抱怨,現在的環境不如之前友好。白雲卻不這麼認為,如果跟2015年O2O那一撥相比,現在當然算不上友好。但如果跟父母輩或更早期的創業者相比,不管融資還是找人,條件都要成熟更多。

現在創業者面臨更大的挑戰是,市場供給已經比較豐富成熟,新產品或新服務,需要做得更好才有生存空間,而不是最早一代創業者,只需要完成從無到有。

白雲承認,如果再做一家C端移動網際網路公司,肯定很難。但企業服務市場,各方面還是相對空白。獲客、企業運營、財務、差旅等細分領域跑出了一些公司,也是這幾年的事。

國內SaaS確實處於快速增長階段,但本地部署的傳統軟體公司依然會存在,兩者可能會長期並存。

白雲的觀點是,傳統廠商在本地軟體基礎之上,也在轉雲服務。雲原生用比較新的架構,通過一些解決方案把客戶定製和本地需求都涵蓋。這兩種角色,相向而行,最終都會變成一個混合式的公司。但行業SaaS的佔比肯定會越來越高。

2021年夏天,他在廣州見到一位從事地產數字化的前輩,他曾經主持完成了當時所在頭部房企的數字化工程,從上線、應用到推廣,過程艱辛。當時藍牆的產品Julius剛上線,白雲給他做完簡單的產品演示後,這位前輩難掩激動:「這就是行業真正需要的產品啊,我竟有點想哭……」

創業三年,白雲踩過不少坑。身邊的創業者也都經歷過至暗時刻,有人半夜睡不著,感覺做不下去了。有人真的放棄了。挺住的人說,成功的祕訣就是堅持。

我問白雲,創業於你而言,最底層的追求是什麼?

他說,自己之前想過這個問題。「更多是滿足我對商業世界的好奇心。我有些自己的理論,持續探索。」

但停頓之後,他又補充,「從我的職責來說,更希望我做的事情是在正確的方向,給客戶創造價值,也給股東創造超額的回報,給員工創造美好的生活,本質上應該是一致的。」

一篇稿件解決一個問題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朋友圈或在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