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CEO制霸硅谷,印度人膨胀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ID:timeweekly) ,作者:马欢,原文标题:《印度裔CEO制霸硅谷,印度人膨胀了:我们一出生就是天才》,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继微软、谷歌和IBM后,推特也迎来了一位印度裔CEO。
北京时间11月30日,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宣布辞去CEO一职,由首席技术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 (Parag Agrawal) 接任。阿格拉瓦尔出生于印度孟买,2011年起进入推特工作,此前曾在微软、AT&T和雅虎任职。自2017年10月以来,他一直担任推特的首席技术官,负责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战略。
多西表示,阿格拉瓦尔是“帮助公司扭转局面的每一个关键决策的幕后推手。他是一个全心全意的领导人,是我每天都在学习的对象。我对他担任我们的CEO一职给予全然的信任”。
相比较于阿格拉瓦尔的技术背景,外界对他的印度裔身份更感兴趣。
近年来,国际大公司的CEO里,印度裔的比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目前硅谷的排名前几的科技巨头,除了苹果外,几乎全都被印度裔CEO包围 (微软、谷歌、IBM、Adobe) 。而在其它世界500强企业中,如百事可乐、万事达、联合利华、标准普尔等,其CEO级别的高管位置也都被或曾被印度人收入囊中。
除了CEO这一金字塔尖的人群,在一些互联网巨头的管理层和工程师中,印度人的占比也非常高。数据显示, 硅谷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则更高。
相比之下,以技术闻名的华裔工程师,普遍都投身一线技术岗位,而少有上升到CEO的案例出现。虽然英伟达CEO黄仁勋和ZOOM CEO袁征是华裔,不过这是由于他们本身就是公司创始人,而非通过提拔、升迁获得最高职务。
出于对身份认同的喜悦,印度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欢呼:“我们印度人一出生就是天才!” 印度跨国企业马恒达集团的阿南德·马恒达在推特上甚至这么形容:“我们可以高兴和自豪地说,这就是起源于印度的‘流行病’、一种‘印度CEO病毒’,而且没有疫苗可以应对。”
一、会说英语,也敢说
美国普遍媒体认为,印度CEO之所以能在硅谷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关键在于他们“强大的专业技能,出色的沟通和管理技能,良好的适应性,还有勤奋”。
在这当中,语言能力是一大优势。
和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印度口音”不一样的是,大部分来美国打拼的印度精英有着非常优秀的英语能力。
由于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使得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印度官方语言。虽然受母语的影响,印度人说英语带有浓重的口音,但大多数印度人并不拘泥于口音上的偏颇,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精准地将意思表达出来。印度人对于用英语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以及表达观点轻车熟路。
除了会说,印度人也敢说。在社交方面,印度人也非常活跃。印度人的教育并不像儒家文化那样,提倡谦虚忍让,而是鼓励学生多多表现自己,从小开始学会辩论和演说。
在印度的学校里,社团的负责人都是像美国总统竞选那样产生的,想要成为领袖得先有说服人的口才。这也让印度学生从小获得了锻炼沟通协调能力的机会。
而在普通技术岗位上,语言优势的作用并没有很明显。但要上升到公司高层管理,印度人则将其在沟通方面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硅谷华裔创业家王维嘉曾在比较印度裔和华裔的文章中写道,“其 (印度裔) 口语的流利度强,语言能力直接影响沟通能力,特别是管理的人越多,负责任越大,沟通能力越重要。”
王维嘉还提到,印度的法律、政治制度和美国更相似,更加容易融入美国社会,“像谷歌CEO皮查伊去国会作证一点也不怵”。
二、印度式团结
印度民族文化中的“抱团文化”也助力了印度人在海外的晋升。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代硅谷印度创业家崛起时,他们意识到移民来美的难处与障碍,于是开始帮助前来追随的同胞。
美国科技企业家、印度裔学者维韦克·瓦德瓦表示,第一代企业家如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就起到了这样榜样作用。这些早期成功者不但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还亲自对新移民提供指导。
1992年,在美印度人还成立了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专门为初来乍到的印度青年提供寻找导师、拓展人脉、创业孵化和资金支持等帮助,力图培养新一代硅谷的印裔创业者。
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的努力,硅谷早已建立起了一个成熟的印度圈生态,各类行业拥有强大的人脉关系网。
在这种抱团文化的影响下,硅谷常常可以看到印度人在职场的互相提携。硅谷人曾经戏称:如果有一个印度人进了某家公司,很快他就会介绍他的亲朋好友也进来;如果有一个印度人和别人发生了冲突,那么其“老乡”也会站在他这边。
《金融时报》称,即便如今硅谷的印度裔高管已经数不过来了,印度人不再需要像最初那样,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打入科技行业,但他们互帮互助的习惯仍然延续着。这种“抱团”很有必要,比起其他外来群体,印度人更明白这个道理。
三、华裔:说不过,自己当老板
印度人在硅谷展现出英语熟练,善于沟通,无论是本国多元文化或移民经历都能很快融入等优势。
InfoQ曾有一篇文章对比了华人与印度裔的领导力,并表示: 华人是典型的技术型领导者, 主张内心修为,务实低调,倾向于个人奋斗,喜欢在技术方向上深钻; 印度裔则是典型的商业型领导者, 他们更关注传递价值观,注重培养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影响力及对商业的理解,这更贴近西方文化中领导力的内涵。
美国教育咨询公司WholeRen Group的CEO Andrew Chen曾评价, 中国学生通常是优秀的学术研究人员,但他们缺乏“软技能”, 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社交技巧、谈判能力等多方面,这本质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当然,这并不代表华人没有自己的优势。如今涌入硅谷的除了有华人码农,还有来自中国的资本,华人创业之势亦十分热烈。
来自山东、码农出身的袁征因视频软件Zoom而风头正劲,一度击败谷歌CEO登顶美国最受欢迎CEO。3位华人创业者——Tony Xu,Andy Fang和Stanley Tang创立的Doordash,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外卖平台之一。还有被称为美版拼多多的Wish,有把共享单车带到北美的LimeBike,华人企业家们将在中国国内可行的模式带到美国,寻找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
作为来自中国的移民,袁征在20世纪90年代申请美国签证时,曾被拒签8次,在第9次才成功。当时他“甚至不会说英语”,出生在山东的他,当时就算是说普通话,也有很重的口音。但最终,在“碰撞”之后,他克服了文化和语言障碍。
袁征认为, 在硅谷成功的秘诀“主要还是文化问题” :“比如,很多中国工程师在做项目时不愿跟人分享。然而这里却很透明,所以你就算项目没有完成,也应该开诚布公地沟通,想出一条解决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ID:timeweekly) ,作者:马欢
- 苹果当年做的小程序,好像已经被自己玩死了
- KOL与MCN争夺账号归属权,法院判给谁?
- 在腾讯,现在方法论过时了吗?
- A股三大指数均跌超2%,市场人士如何解读?
- 为什么欧美SaaS市值这么高?
- 元宇宙时间轴:22个观点,45起投融资和50个事件
- 从鹿道森到刘学州:我们究竟该如何谈论自杀?
- 把锂矿卖给中企,智利为何又反悔?
-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 宠物标本,不只是一具美丽的尸体
- 苏泊尔的股权激励,是利益输送吗?
- 为什么有些人只在网络施暴?
- 世界性的交通拥堵:百年堵城纽约
- 一款全民游戏的5000天
- 彗星来的那一夜,别抬头
- 一位百万播放的裸辞UP主决定重新找工作
- 跟跌不跟涨,大A没有V
- 每天工作10分钟年薪57万,你觉得把工作自动化道德吗?
- 平台与零工之间,规制的另一种可能
- 从人数看芯片设计公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