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不增、利潤大跌,騰訊沒所謂?

語言: CN / TW / HK

5月18日,“股王”騰訊一季度財報如約而至。這一次,鵝廠交出了一份讓投資者笑不出來的成績單:營收1354.7億,同比增幅是低到可以忽略的0.1%;淨利潤更是僅錄得255.5億,較市場預期低5%,且同比下滑23%——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是騰訊連續三個季度出現淨利潤同比下跌。

營收、利潤表現糟糕,兩大營收支柱——遊戲、廣告陷入頹勢是主要原因,本土市場遊戲收入更是出現罕見的同比下滑。

對於騰訊一季度的表現,馬化騰也給市場和投資者打過預防針:

“騰訊正面臨挑戰和發展並存的新階段:一方面,收入與利潤的增速放緩;另一方面,騰訊也認為可藉此換檔,去創造更高質量發展。”

從C端換檔到B端,往產業網際網路靠攏,是騰訊最近兩年的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但B端的生意也並不好做,騰訊現在還需要解決兩個難題:對內,控制成本、提高毛利率;對外,則要應對來自阿里巴巴這個老對手的挑戰。

走到轉型換檔節點的騰訊,將去往何方?

(圖片來自UNsplash)

營收、利潤表現糟糕,騰訊的基本盤面臨考驗

北京時間5月18日港股盤後,騰訊公佈2022財年一季度財報,表現令不少投資者感到失望:營收同比持平、淨利潤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遊戲和廣告等核心業務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看著這樣一份成績單,資本市場當然無法淡定。週四,騰訊股價低開低走,早盤跌幅一度擴大至逾7%,最終收跌6.51%。

細看財報資料,當然不是毫無亮點,但騰訊面臨的挑戰確實很多。當遊戲、廣告等支柱業務不可避免地遇上增長瓶頸,轉型自然成了騰訊的必選項。

1、營收、利潤跌至低谷,遊戲業務罕見下滑

根據財報資料,騰訊一季度實現收入1354.7億,同比增幅是低到可以忽略的0.1%;淨利潤更是僅錄得255.5億,較市場預期低5%,且同比下滑23%——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是騰訊連續三個季度出現淨利潤同比下跌。

細看各分項資料,騰訊利潤端的表現確實無法令資本市場滿意:毛利潤為571億,環比、同比分別減少7億和55億;毛利率錄得42.1%,同比下滑4.2%;經營利潤和經營利潤率分別為365億、27%,同比雙雙出現下跌……

其中,毛利率的下滑最能體現騰訊的困境。把對比範圍擴大就可以發現,自從去年三季度以來,騰訊毛利率就一直處於承壓狀態,一度跌至40.1%的歷史低谷。

對於正在追求降本增效的網際網路大廠來說,壓低人力、營銷等經營成本,繼而推高毛利率,是它們轉型的關鍵。而一季度仍未擺脫低迷的毛利水平,則凸顯了騰訊轉型路上的重重壓力。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騰訊營收、利潤表現糟糕,兩大營收支柱——遊戲、廣告陷入頹勢是主要原因。

資料顯示,一季度騰訊增值服務、網路廣告和金融科技與雲服務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收入727億、180億和428億,同比分別增長1%、-17.6%和9.6%。

表面上增值服務營收依然能打,但細看之下就能發現,遊戲這個基本盤已經遭遇很大挑戰。

一季度,騰訊本土市場遊戲收入僅錄得330億,同比下滑1%;國際遊戲業務收入雖然出現4%的同比增長,但對比過去一年增速也已經明顯放緩。去年第三、四季度,騰訊國際遊戲市場收入分別為113億和132億,同比分別增長20%、34%。

長期停發的遊戲版號、不斷收緊的監管政策,無疑給遊戲霸主騰訊帶來了不少麻煩。

至於大環境同樣惡劣的廣告業務,情況就更加不容樂觀了——特別是媒體廣告業務。

歷史資料顯示,2020年一季度至今,騰訊媒體廣告業務營收在九個季度裡六次出現同比下滑,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同比跌幅高達30.3%。

雖然依託微信和QQ這兩大國民APP,騰訊社交廣告業務還能守住下限,但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打擊導致上游廣告主收緊資源也是不爭的事實。對騰訊這樣的產業鏈下游平臺來說,打擊可謂巨大。

2、黑暗中的亮點:仍在增長的使用者&健康的現金流

當然,鵝廠這份成績單不是毫無亮點。

從業務的角度看,微信和QQ這兩大核武器,仍在為騰訊貢獻源源不斷的使用者和流量。

一季度,微信和QQ的MAU分別淨增2000萬和1200萬,春節假期對這兩大社交應用的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值得期待的,是微信影片號。

跨年期間的五月天演唱會,還有不久前刷屏的崔健演唱會以及和騰訊音樂集團的潛在合作,讓影片號打響了名堂。視燈研究院釋出的報告顯示,截止一季度微信影片號DAU已經超過5億,人均使用時長35分鐘/日,兩項資料環比分別增長79%和84%,潛力絕對不容忽視。

從財務資料上看,騰訊的現金流依舊相當穩健。而且利潤是少了,花在員工身上的錢卻沒有少。

翻看成本結構可以發現,騰訊一季度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大漲41%,達到266.69億,主要就來自於股份酬金開支、研發開支和僱員成本的增加。

除了將出售京東股份的所得用於分紅派息之外,騰訊在今年1月份還宣佈發行超800萬股新股,獎勵不少於2.28萬名一線員工。按照騰訊當時的股價進行換算,折現資金超過38億,人均可分得近14萬,出手相當闊綽。

(圖片來自騰訊財報)

換句話說,騰訊手上依然彈藥充足,只不過高層好像不想把錢全花在擴張上。

事實上,騰訊放慢增長速度,更注重發展質量和社會責任的傾向,近段時間已經愈發明顯。

在移動互聯的黃金時代落幕之後,網際網路大廠轉型是必然。騰訊選擇的這一條路,會將它們引向何方?

征服B端,騰訊需要跨過兩道關卡

對於騰訊一季度的表現,馬化騰也給市場和投資者打過預防針。

6月16日,就在公佈財報前兩天,騰訊釋出了《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2021》。在報告中,馬化騰說了這樣一段話:

“騰訊正面臨挑戰和發展並存的新階段:一方面,收入與利潤的增速放緩;另一方面,騰訊也認為可藉此換檔,去創造更高質量發展。”

看完騰訊的一季度報,再來回味馬化騰這番話,劇透來得相當徹底。

那麼馬化騰所說的換檔和高質量發展,到底指向何方?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財報也已經告訴我們答案——B端。

雖然一季度表現不算突出,但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業務在騰訊內部的地位並沒有動搖,而近10%的營收同比增幅,也在三大業務板塊中獨領風騷。

橫向對比的話,撇除291億的社交網路收入,騰訊增值服務板塊中真正來自遊戲業務的營收是436億,和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428億不相伯仲,營收佔比只差不到2%。

從C端換檔到B端、往產業網際網路靠攏,更加是騰訊最近兩年的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不過,B端的生意也並不好做,騰訊現在還需要解決兩個難題:對內,控制成本、提高毛利率;對外,則要應對來自阿里巴巴這個老對手的挑戰。

一方面,雖然金融科技與雲服務業務收入佔比遠超廣告業務,但其31.6%的毛利率低於後者的36.7%,本質上還是一個高成本、低迴報率的重資產買賣。換句話說,騰訊現階段還是要在靠遊戲和廣告兩條大腿拉動利潤增長。

另一方面,阿里在企服賽道上仍然壓過騰訊一頭——阿里雲和騰訊雲之間的差距就是最好的證據。

根據IDC日前釋出的最新報告,去年下半年國內公有云市場規模同比增長43%至784.89億元,阿里雲以36.7%的佔有率獨佔鰲頭。在阿里雲身後,騰訊雲、華為雲、天翼雲和AWS佔有率分別為11.1%、10.8%、8.9%和7.4%,四家相加才勉強和阿里雲打個平手。

更重要的是,和上半年相比,騰訊雲的市場份額還小幅下滑0.1%。

(圖片來自IDC)

過去一年,由於研發、營銷等方面的投入大幅提升,騰訊雲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現在,既然要換檔、要扶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上位,提高利潤率就成為一個必須克服的關卡。

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認為,從重資產、低毛利的IaaS向PaaS、SaaS遷移,對騰訊來說是大勢所趨。

劉熾平在此前的財報電話會上就說過,騰訊提高利潤率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將自己研發的產品重複提供給不同客戶,“尤其是向既有客戶推薦騰訊的PaaS服務。”

在Gartner上個月釋出的報告中,騰訊雲在中國PaaS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其中諸如騰訊雲音影片TRTC後臺架構、騰訊雲資料庫、企業級分散式資料庫TDSQL等技術和產品已經廣泛應用在金融、網安、教育領域。

特別是在騰訊最看重的科技金融賽道,TDSQL系統就為國內近半數大型銀行提供服務,TOP 10銀行中有6家都是其忠實客戶。

和巔峰期的遊戲、廣告相比,企業服務當然是一項更燒錢的業務,我們現在也可以看到騰訊在利潤端的掙扎。不過既然已經決定換檔,增長速度或許就不再是騰訊最大的追求。

在業績上如此,在其他環節,同樣如此。監管壓力越來越大的網際網路大廠都想換個活法,“股王”騰訊則有望為它們做個示範。

理性增長&社會價值,網際網路巨頭的新追求

需要肯定的是,為了配合業務的轉型,騰訊在投資併購、規模擴張、公益事業等各個環節都已經作出一定調整。

尤其是投資策略上的轉變,將騰訊轉型和收縮的決心顯露無疑。

Wind統計的資料顯示,騰訊目前對外投資公司近千家,上市企業也超過百家,後者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企業。

不止騰訊,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也都是過去幾年投資界的絕對主角。漫天飛舞的鈔票、網際網路獨角獸不斷被推高的估值為這些巨頭贏得了可觀的公允價值收益,但也讓它們背上資本無序擴張的罵名。

但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投資帝國騰訊悄然開啟剎車模式。

其中,售出京東股份轟動一時、套現Sea豪賺200億;在這兩大巨頭之外,騰訊這段時間還分別減持了海瀾之家、燦谷、易鑫集團、步步高等公司股份,甚至主動降低對自家的騰訊音樂集團、閱文集團持股量;其他諸如拼多多、美團、滴滴、快手、B站、小紅書和唯品會等大廠也都出現了將被鵝廠減持的傳聞。

收斂鋒芒、砍掉一些不必要投資之後,騰訊將省下來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投資也更加聚焦在科技金融、硬科技領域。南非線上支付平臺Ozow和數字銀行Tyme,就是在這一時期相繼收穫騰訊注資。

調整背後的動機,騰訊各個核心人物也早就向市場交過底。

去年年底,騰訊高階副總裁、CSIG事業群CEO湯道生在接受介面新聞採訪時說道,“使用者為本,科技向善,這是騰訊的使命願景,健康可持續也是我們新增的一個價值觀。”

為了踐行自己的承諾,騰訊還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

根據財報資料,今年一季度微信支付採取大力度讓利措施,部分小微商家的支付通道服務費被打了九折。這一舉措也直接導致騰訊科技金融業務收入環比出現一定下滑,考慮到春節消費旺季的存在,這種現象在過往並不常見。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騰訊這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健康、理性。 這種轉變既是順應向產業網際網路和B端市場轉型的趨勢,也是在高壓監管下規避風險之策。

好訊息是,有同樣意願的不止騰訊,還有它的老對手阿里。

在去年的“95公益周”期間,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宣佈進行戰略升級。根據阿里巴巴公益事業群CEO胡曉明的說法,阿里生態是其踐行社會價值的核心武器:

“我們有完整的物流供應鏈、龐大的消費網際網路和技術體系,匯聚這些產業力量,相信能從根本上帶動更多的人和產業,為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過去兩年,網際網路大廠就像是一個矛盾集合體:人們一方面離不開它們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一方面痛恨其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站在打工人的角度,大廠的高薪和期權神話瀕臨破滅卻也誘惑依舊,但996、內卷如同幽靈般盤桓在職場上空,壓得他們透不過氣……

好在,認清現實之後,大廠和廠裡的“螺絲釘”們都直到是時候換個活法。從現在開始改變,當然不晚。

寫在最後

過去兩年,可持續發展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各種宣傳通稿中的高頻詞,騰訊自然也不例外。

去年四月份,馬化騰親自發布的《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全員信,宣佈騰訊將升級“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在公佈戰略目標的同時,騰訊宣佈投入500億首期資金,探索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公眾應急和養老科技等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在2018年著名的“930變革”之後,騰訊又一次戰略升級。

現在再回過頭看,當初的“930變革”的確為騰訊帶來了很大改變:各業務線獨立發展的機制被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合力成為主流;B端業務增長明顯,被寄予厚望的CSIG、PCG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如今,隨著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告別黃金時代,騰訊無往不利的C端業務撞上增長天花板,馬化騰再次走到轉型的分叉口。和“930變革”時期相比,這一次騰訊少了很多內在阻力,但要面對更大的外部壓力,挑戰同樣不小,不過見慣大風大浪、打過不少硬仗的馬化騰還是信心十足。

就像他在幾天前那份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中所說的那樣:

“在這一年,我們在探索中發現社會領域的議題,這急不得,需要我們摸著石頭過河,這也需要我們有極大的耐心和務實的精神,埋頭苦幹、主動創造、敢於試錯、敢於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