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未來往哪走?圖靈獎得主:未來十年還是要繼續追趕人類

語言: CN / TW / HK

AI社群中的討論,正在愈演愈烈。

自前段時間的谷歌研究員懷疑AI具備人格的新聞起,海內外整個AI圈都以此展開了多項有關技術、倫理甚至AI未來的討論,“參戰”的不乏業內大牛,比如YannLeCun。

LeCun中文名楊立昆(本人自取),是卷積神經網路(CNN)、DjVu影象壓縮技術、Lush語言的創始人之一,是光學字元識別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奠基人,曾獲2018年的圖靈獎(被稱為“諾貝爾計算機獎”),現任Meta首席AI科學家,也是世界公認的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

在當時針對谷歌AI是否具備人格的新聞,LeCun就轉發過“如果說在AI領域有一個常數的話,那就是誇張: 總是有令人窒息的炒作和輕蔑的否定”這樣的推特。

而就在6月27日,LeCun再次對“我不認為通用人工智慧有任何意義”這樣的意見附文表示贊同:我也這麼覺得。

···

“通用人工智慧沒有意義”

什麼是通用人工智慧?

通用人工智慧的英文為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一般是指智慧題擁有理解或學習人類所能完成的 任何智慧任務 的能力,那些科幻作品中與人類並無大異,甚至能控制人類、毀滅世界的機器人們就是一種通用人工智慧。

圖注:影史經典《太空漫遊2001》中的AI HAL 9000

當然,通用人工智慧也是AI研究的終極目標,也可以被稱為強AI,與之相對的是弱AI,旨在解決垂直領域的問題,現在絕大多數的AI都是弱AI,比如能夠繪畫的DALL-E,還有之前谷歌的LaMDA。

而發出“通用人工智慧沒有意義”言論的是一位來自紐約大學的副教授JulianTogelius,也是一位在AI領域有著多年經驗的研究院,他在推特中的原話是:

事實上,我不認為“通用人工智慧”這個詞有任何意義,所以討論它何時到來、有可能具有什麼風險、或者其他承諾也毫無意義。在我看到每一次用更好的描述代替這一術語的嘗試時,道理同上。

而在自己的部落格中,JulianTogelius的進一步解釋了基本可以分為兩點:

第一,目前對於“智慧”或者“智慧”一詞,人類並沒有達成一致的定義;

其次,目前對於通用人工智慧的一種廣泛的定義就是“能夠完成任何智慧任務”,那一定也包括“自我繁衍”,即能夠自我改造,甚至是能創造新的人工智慧。

如果按照這套定義方法,那麼第一個問題中的“智慧”的定義就有了答案——也就是整個文明,或者至少是包括軟硬體開發在內的整條供應鏈。

那麼這時——按照作者的描述——我們就很難將這種“智慧”從社會中分離出來,又或者我們整個社會一起構成了這種“智慧”,因此“通用人工智慧”就並不是人類或機器可以單獨擁有的東西,也就並非一個實際存在的概念。

這種論點引發了不少思考。在原作者的評論區中,有網友認為作者過於關注“定義”,還有評論甚至進一步表示“人工智慧都是個花哨的詞語,本質上就是計算機程式。”

而在LeCun的評論區中,有一位網友留言表示:

大多數人在使用AGI(通用人工智慧)這樣的概念時,其實實際上是在說AHI(人類智慧),也就是類似電影《她》中通過了圖靈測試,能夠像人類一樣說話、移情和思考的類人物,但真正的AGI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LeCun的未來是“模擬世界運作的AI”

就在旗幟鮮明地站隊的第二天,LeCun又再次發推,用一篇62頁的論文闡明瞭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

自主機器智慧。

如何理解?

LeCun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之前從未接觸過駕駛的青年,最快可能在20個小時之內就能開車上路,並且,這時雖然他沒有在雪地上開過車,但會自然而然地明白雪天上路車會打滑。

而上述所有的能力對於AI來說呢?LeCun表示,即使是當今最好的自動駕駛系統,仍需要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的標記訓練資料和數百萬的虛擬環境中的強化學習測試,甚至這樣仍然無法達到人類可靠駕駛汽車的能力。

“人類和其他非人生物似乎能夠通過觀察,以及任務獨立且無監督的方式進行的難以理解的少量互動,學習關於世界如何運作的大量背景知識,”LeCun說。“可以假設,這些積累的知識可能構成了所謂的常識。”

模擬世界運作,學習這些常識,就是“自主機器智慧”要做的事。

LeCun也在推特中表示,這時一份“立場論文”,他不會在任何地方提交它。

編譯:南都見習記者楊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