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动时代,电驱带给我们哪些毁三观的认知?

语言: CN / TW / HK

为什么说是新混动时代?主要是区别于丰田THS一枝独秀的时代。

情况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两年,自主品牌的混动层出不穷。除了最具代表性的比亚迪DM-i、长城柠檬混动DHT,还有吉利的雷神混动、奇瑞的鲲鹏e+、长安的蓝鲸iDD等等。合资圈也渐渐显露三足鼎立之势:丰田THS II之外,除了本田的i-MMD,还有日产的e-POWER。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只是“新”的第一个层级。第二个层级是,混动从技术层面,衍生出了多个流派。即便是技术大类相近的流派,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上,也显出明显差别。

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过去只有一个没得比,现在这么多,于是就像燃油车一样,开始有了比较。这其中,一些对燃油车的传统认知,就有可能对我们的判断形成干扰。这也是我们策划本系列的初衷。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我们先说一个最直观的:发动机排量。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引入了三个实例:卡罗拉双擎、凌派混动和轩逸e-POWER。

传统认知与实际结果的错位

这三款车的排量分别是1.8L、1.5L和1.2L,如果按传统视角看,明显“不是一个档次”。尤其是轩逸e-POWER,不仅排量“小得可怜”,而且还只有三缸,比起排量最大的卡罗拉双擎,俨然“差了一个级别”。如果它们都是(纯)燃油车,这样的排量格局下如果价格一样,那谁买轩逸而不买卡罗拉那简直是“疯了”。

然而事实上,它们的定价是处于同一区间的。轩逸e-POWER上市后表现出的竞争力也丝毫不弱。

这可不是消费者“糊涂”,因为至少从实测的表现来看,轩逸e-POWER的表现是要更好的——加速在9秒以内(卡罗拉双擎在11秒+),绝大多数工况下的油耗毫不逊色,而且日常驾驶体验更好(更接近于开EV车)。凌派混动的情况与轩逸e-POWER接近,即加速更强、油耗同样很低,且日常驾驶体验更好。

这是为什么呢?

都是混动,却有着不同的技术流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可能马上想到了:对了,日产的宣传说,e-POWER不一样,它是增程式的,应该叫“燃油电动”而不是“混动”。感觉上,似乎丰田、本田是一个流派的,而日产属于“新新品类”。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按小类来说,这三种技术分属不同流派。如果按大类来说,本田和日产的技术逻辑相对更为接近,而丰田则仍然是“独树一帜”的。

具体的技术结构这里就不展开了,我们更多解读一下核心原理。

丰田THS II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它是非常典型的“混动”。即绝大部分工况下,动力输出是“混合”的。注意,这里所说的“混合”不是只发动机工作与否,而是发动机是否直接参与驱动。

大家可以稍稍脑补一下曾经看过的THS II技术——一个行星齿轮组,两台电机协同,通过一个小电机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然后与驱动电机一起实现不同工况下的输出方式,包括协同输出、富余能量反向充电存储,以及下坡、减速工况下的动能回收等等。

本田的i-MMD则不一样。它虽然也是一个驱动电机、一个发电电机,但却摒弃了复杂的行星齿轮组。这样一来,发动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只驱动车轮(此时电机不参与驱动),要么不驱动车轮(发动机只发电)。

而日产的e-POWER就更简单了——它索性把发动机直驱这个环节都去掉。没错,就是和理想ONE本质一样的增程式,只不过它没有更大的电池来完成长距离纯电驱动而已。也就是说,无论在哪种工况下(低速堵车或高速巡航),e-POWER的驱动力都来自电机,而电机的电能则来自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电池,它相当于一个水库——发动机发电富余时存储电能,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不足(急加速),以及在低速拥堵工况下输出电能。

还是越看越觉得丰田THS II更好对吗?不光发动机排量大,结构还更复杂,如果不好,那丰田是不是“傻”?反之,日产e-POWER不光排量最小,结构还最简单,貌似还是被不少人吐槽的增程式原理,如果它不差甚至更好,那日产岂不是“神”?

但是,为何会有相反的结论呢?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忽略了电驱层面的差异。

没错,混动的总体逻辑是一个层面,但它最终的体现还是要靠具体的发动机和三电系统。我们过多聚焦于逻辑和发动机,而忽略了三电系统,就容易造车这种“错位”的认知。而事实上,本田、日产就是通过三电系统的强化来“反败为胜”的。

三电的差异,而不是电机的差异

至此你可能会说:知道了,电机功率不同嘛!卡罗拉双擎的电机只有53千瓦/163牛·米,而凌派混动和轩逸e-POWER分别达到96千瓦/267牛·米、100千瓦/300牛·米。然后显而易见的是,排量最小的轩逸e-POWER电机性能最强,相比卡罗拉双擎甚至增加了将近一倍。

没错,但还需要明确两点。第一,电机性能差异远不像发动机的性能差异那么 “难搞定”。换句话说,53千瓦的发动机和100千瓦的发动机,可能成本差异巨大,但对应到电机上的差异则要小得多。既如此,为何卡罗拉双擎不配个功率大一点的电机呢?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对于混动而言,电机的标称功率扭矩和实际能利用的功率扭矩是两回事儿,原因就是它还要取决于“电量”,更准确的说是电压固定的情况下系统可以提供的电流峰值。这个来自于那儿?前面说了,两方面:发电机发电和电池的电能输出(当然也涵盖对应的电控系统)。而基于混动的工作特性,电池是作为“水库”以应对极限加速的。那么最根本的因素,就在于电池。而恰恰混动的电池,至少是早期、THS II时代混的电池,核心诉求并不是为了性能输出的(对应为高倍率放电)。

这就涉及到电驱技术的发展了。当下大家都习惯了电驱的高性能,但这更多是“后特斯拉时代”的产物。早期丰田研发THS II的时候,则将主诉求放在节油、稳定、可靠、安全等各个方面。为此,它甚至采用的是镍氢电池。

所以在三电方面出现这种差别,更多是源于这几类混动技术诞生时代早晚导致的差别。

首先,本田在弄i-MMD的时候,就已经跳出了这个框框,而是更多利用锂电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采用了高放电倍率的电池组,以支持高功率电机的输出。

其次,日产e-POWER作为(更)后来者,它在这方面又更进一步。例如轩逸e-POWER的电池容量有2度,不仅高于卡罗拉双擎,也高于凌派混动。另外它在快充快放、高放电倍率上,也有了更多的侧重,最终导致了它在“电驱”这一块强于对手,实现了“排量最小却性能最强”。

第三,或许你会问:那丰田也升级三电很难吗?不难,但也不是“拆下来装上去”那么容易——整个三电系统还是要重新设计的。

关键是,对于卡罗拉双擎这个级别的车来说、以丰田一直倡导的品牌文化,丰田认为现有的组合“够了”——无论卡罗拉双擎还是雷凌双擎,销量都不差不是吗?但伴随着竞争对手的“挑衅”(目前不多,例如思域就没有对应的竞品)越来越多,不排除丰田也会做出改变。事实上,已经有变化了,越来越多的THS II开始注重性能(雷克萨斯NX350h加速7.7秒),并且改用锂电也在进程中(荣放、NX的混动版都已经采用锂电)。

最后要稍稍说点题外话。e-POWER的这种做法效果不错,但不见得是最佳方案。例如它的结构比i-MMD更简单,通过更强的电驱来实现日常驾驶不输i-MMD甚至更好,但它在高速巡航时还是会显现出劣势来——此时依然只能靠发动机发电并单纯依靠电机驱动,其效率不可能高于i-MMD。只是,寻常高速下这种差距不明显,而差距明显的极速状态(例如150公里/小时)又基本上用不上,因而实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平衡。

小结

本次话题告一段落。核心意思是:看混动,已经不能只看排量了。其实类似的认知更新不是现在才有——例如,我们不能简单认为雅阁混动的排量是2.0L,就认为它的混动系统不如凯美瑞双擎(的2.5L混动系统)。三电系统(而不仅仅只是电机功率)对混动的综合表现,往往起到了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车云”(ID:cheyunwang) ,作者:卡叔,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