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秦:变革的媒体行业是互联网时代的“清流”
关注我们,100个职场干货故事讲给你听
本文速览
变革的媒体行业,敏锐的特稿
媒体行业环境的变化,特稿岗位的关键能力
去实习,去祛魅,去探索可能性
职业道路的探索
秋招记忆
秋招经历,转型后如何快速收获offer,秋招tips
给新传学子的建议
大厂和传统的电视台、新闻机构招聘的区别,实习的重要性,职业规划建议
至秦
学业背景:
普本保研到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实习经历:
芒果TV做综艺宣传、澎湃新闻特稿部人物记者、字节跳动资讯运营中台的实习生
秋招经历:
收获网易云音乐产运&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的offer
变革的媒体行业,敏锐的特稿
因为初高中的时候读了柴静的《看见》,所以我早早地就励志成为一名新闻人。本科的时候我在成都某普通高校读书,后来保研到上海大学攻读新传硕士。
对于新闻人来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自媒体的到来让生产新闻的权利从新闻媒体下沉到每个公民身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扬声器,都可以生产新闻、传播新闻。与此同时,我们的世界也被越来越多短平快的信息所充斥着 ,纸媒和传统新闻业受到巨大的冲击。 互联网如狂风袭来,我们看到无数纸片,却抓不住只言片语。
虽然前辈们说,现在整体的环境以及行业能够给予我们的成就感已经不如从前了,但是当我和一些理工科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她们仍然会有一点羡慕我的生活:她们觉得自己的行业很枯燥很无聊,不像我们这些人 可以天天跑去一线,接触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 而且认为我们写的东西给人很高大上的感觉,是她们平时能在微博或哪个软件上刷到的。说实话这种感觉我确实也有,我相信这也是支撑很多还在坚持的新闻人走下去的原因之一:对于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记者来说,虽然工资不高(和大厂没法比),但是会有一种 精神上的富足感和成就感。
但是现在做新闻其实应该向更深度的方向做。如果只是做一些短平快的小快讯,过了一定的时间后,你会感到厌倦,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如果真的想在这个时代做一些有深度的内容,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 最值得去的部门应该是深度报道部,去写一些特稿或者做调查记者, 这两个板块才是现在最稀缺的,也最能体现专业记者的价值所在。
去这类部门实习有两个关键能力。
首先,这些岗位需要较强的 敏锐力和洞察力 。因为像在澎湃、南方周末以及人物等媒体,一篇特稿的长度一般在五六千字甚至一万字左右,且需要有非常非常专业的能力。比如说,它需要记者在一线的时候,能从采访对象的话语和眼神里分辨信息的真伪,去体会话语背后蕴含的情感。特稿记者不仅仅需要把整个事实还原,还需要对事件中的人物有一个多面的立体的报道,在一篇好的稿件里尽可能地去展现这个人丰富又复杂的一面,整个过程就像拍电影一样。这对一个社会阅历不那么丰富的人来说可能很难做到,但当有了足够的社会阅历,又可能因为年纪大了跑不动一线。
其次是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要做特稿,记者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边付出情感去交流和感受,一边还要去写稿子真实地报道,那种矛盾和冲突以及心里复杂的情感会带给记者巨大的压力。
总之,写特稿很多时候需要天赋,但值得深耕。
在实习中祛魅,探索可能性
和那些在本科阶段就积极实习探索自己职业方向的同学不同,我是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广泛实习的。因为从本科到研一的这个阶段,我其实是想走读博学术道路的。但到了研二之后,我和导师聊了聊,决定先到业界做几年再考虑读博的问题,所以我在疫情之后才开始着手准备实习。
我的全部实习经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 电视台、界面新闻和澎湃新闻 这类专门生产新闻资讯内容的传统媒体。二是其他公司的 品牌宣传、公关和运营 等部门,比如我去了 芒果TV的品牌推广部做综艺宣传 ,也去了 字节的内容中台 做运营和产品的对接工作。我觉得一个传统的新闻人就业之后的发展路径也和我实习的路径差不多,就是 从媒体到公关公司,或者互联网和营销公司等等。
实习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给岗位祛魅。我当时实习的时候,就是想去感受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自己能对新闻行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让自己试错:信息差永远存在,躬身入局才能缩小认知鸿沟。只有亲自尝试,我们才能够判断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个行业,适不适合这个行业。这也是我几次实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我心里慢慢清楚,虽然我很喜欢新闻,但是我并不太适合做新闻。因为我虽私以为在当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剑伸张正义的方式行得通,但是对于这些系统的、负面的庞然大物来说,我还是太年轻了,没有勇气一个人把它消化掉,也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个风险和压力。
实习也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更多可能性。比如我去芒果实习是很机缘巧合的,因为我之前从没想过要从事和娱乐行业相关的工作。疫情开始,我进了一个综艺的宣传组,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那个综艺最巅峰的时候。那一段时间我体会到了和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工作氛围和状态,大家上下级的分界不明显,沟通非常顺畅,产出效率也很高。在那段时间里我意识到我其实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一定要局限在同一个赛道中,而是可以跳出来,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当然这个跳出来有时候需要外界的力量推你一把,如果不是因为疫情,那么我想我可能不会主动去投芒果TV的简历,可能还会在新闻这个行业里沉浮挣扎。
秋招记忆
秋招经历
放弃了字节实习转正,我投身于秋招浪潮中。
我当时是通过字节的暑期项目拿到的实习offer,其实组内是有hc的。但我是一个南方人,从来没有在北方生活过,所有的社会关系几乎为零。我当时就想,我是要头铁去拼一拼,还是说逃回我的“温柔乡”?我在北京呆了三四个月,去尝试拼了一下,但最后感觉好像没必要这么折磨自己,决定就做一次生活的“逃兵”吧,适时地选择了放弃这个转正的机会。
我从字节辞职出来的时候已经快10月份了,其实已经到了很多公司秋招的末尾。但幸好我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在骑驴找马,一直投简历,也面试了很多家公司。Base北京的岗位我都拒绝了,一些聊下来感觉不适合自己的公司我也拒绝了,最后拿到了现在的网易云音乐的offer,也感觉挺幸运的。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她们是那种offer收割机,好像每一个大厂的offer都要拿一个,就是那种“虽然我只能去一个公司,但是我得把所有的offer都拿了。”但我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我的精力很有限,不想去做多余的工作,我就根据我的 简历的召回率、面试的通过率以及个人能力 去投,也会安排准备面试的时间,目的是为了拿到心仪的offer。
那么如何判断找什么方向的工作?第一点 兴趣为先 。我觉得兴趣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去字节实习的一个原因,我对它的岗位非常感兴趣。但同时我又对北京不感兴趣,于是我对生活和工作的评价完全割裂了,所以就放弃了这个岗位。但总体来说,我找工作还是以自己的个人兴趣为第一取向。其次是看自己的 精力和能力是否适配。 如果你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又可以不太费力气就能做好的事情,那这个工作可能就比较适合你。但有的工作是你花了很大的力气但依然做不好,那么就算你再喜欢它,你也要考虑一下它到底适不适合你。
转型后如何快速收获offer
此外,在转型的过程中我面临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需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快速调整方向,从而拿到自己的理想offer。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点是提前做好准备,发挥个人能力。我们都知道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这段时间要去实习了,那么我就要先准备好一份简历。这个简历刚开始是没有针对性的基础的简历,当我看到感兴趣的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个岗位的JD来对基础简历进行修改,以便更好地投递出去。
第二点是 打破固有认知,向上管理,利用好身边资源。 一方面我要打破自我的边界,走出舒适圈,不要觉得自己只能做一份工作,只能在一条路上走下去,而要勇敢地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要在实习的过程中多和leader、同事交流。因为其实行业圈子是很小的,很多不公开招聘的信息时效性很强,很可能只通过熟人传播,而 找工作讲究的就是信息战 。通过实习认识到很多在学校接触不到的人,通过链接来源不同的人,能够为我所用的信息面也会变宽,而我要做的是合理打理人脉并有计划地运用这些信息和资源。
拿我自己举例,我投字节的岗位并最后拿到转正名额的机缘就来自于和我之前同期实习的朋友。当时流程非常快,三天之内就收到了答复,四轮面试下来就直接让我去北京了。这是一段很机缘巧合的事情,当真的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之后,再加上一点点的幸运,我们可以做到意想不到的事。
秋招心态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点面试和秋招心态的经验和技巧。
第一,根据岗位挖掘自身亮点。大家都知道,在一次招聘中面试官一定会面试非常多的人,那么你想要面试官能在人群中一眼就记住你,就一定要有脱颖而出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在应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突出自己的优势以及这个岗位的适配度。这需要我们去挖掘岗位JD上写的内容,把它拆解一下,思考它背后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去找自己和它相匹配的点。
第二,加强逻辑能力和反应能力。虽然有些问题是我们可以提前准备的,但是面试官毕竟工作经验更加丰富,他有时候会问你一些你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这时候有逻辑地回答、快速地反应就很重要了。
第三,面对意料之外的状况保持淡定。比如我在网易二面的时候,电脑的话筒突然出了问题,一直打不开,折腾了大概有5分钟的时间。当时处理的时候我很镇定,但事后真的心有余悸。我们不知道网什么时候就突然断掉了,所以面对突发情况,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四,建议大家去做一个 自己的秋招checklist ,追踪自己投递的岗位并为面试做准备。我们可以列下所有投递的岗位填上去,并给它们打分:最想去的打五星,最不想去的打一星,然后把它们排一下序,这就是秋招优先级。同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模拟基础面试的回答库,比如对 宝洁八大问 这样的问题做一个基础版本的准备,之后遇见相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微调细节。
最后,在秋招里大多数人还是会比较焦虑的。特别大厂的非技术岗,门槛相对低,投的人非常多所以非常卷。而且和技术岗相比,非技术岗的招聘周期相对较长,说实话这是比较折磨人的。这里需要阐明一件事,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简历投出去了会石沉大海,这不一定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可能是那个HR太忙,没有时间或者收到了太多的投递信息没来得及处理。我之前面一家娱乐公司的时候就遇见过这样的情况,过了一年半之后HR给我打电话说才看到我的简历,但当时我已经不需要了。对于秋招, 我们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们只需把自己做到最好。
以上的方法大家一定要多练多尝试,有时只讲方法论却不去实践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
给新传学子的建议
新传本身是一个很看重实习的专业。如果本科学的是新传,学校和老师一般都会鼓励你实习。有些人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些人不知道,但不论如何你最后都要去 试一试 ,至少要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关于职业方向的选择,大厂和传统的电视台、新闻机构是两套 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和培养模式 。通常新闻机构的职级比较分明,分工较明确,人员流动也比较小;而字节这种互联网公司会相对扁平,工作强度可能会更大,当然相应的薪资水平和成长幅度也会更高一点。工作风格和模式上,大厂需要你有更强的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造力,而电视台的职业发展路径会更固定。如果你去了电视台或者新闻机构,那么可能就会有人告诉你你的成长路径,你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因为它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固定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
招聘风格上,大厂比事业单位招人招得更多,通常是视频面试,会考验你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事业单位是用铅笔笔试和直接考验文笔的面试。
我有的时候会觉得大厂的招聘环节可能会出现一些所谓的 “招聘事故” :在面试的时候感觉大家很能侃侃而谈,但真做事可能不能达到期望的绩效。我在字节和带我的姐姐们交流的时候时,发现他们正式员工之间也会有这种观点。我觉得这也是大厂相对事业单位来说的一个弊端,你可能会招进来一些不那么踏实的人,他只是冲着你这个公司的 title 想点缀一下他的简历。所以我希望大家 保持理智 ,不要被 BAT 的光环冲昏了头脑。不要觉得身边有些同学拿到了offer就一定比我厉害,那些拿到了的也不能过于骄傲,这只是个人能力的适配问题。
对于我的个人发展来说,我会更倾向于拿行业来做职业规划。比如我之前喜欢新闻,想在资讯领域闯出一番天地来,但是我现在就转行了。未来想看看能不能在音乐娱乐这个方向有新的发现和突破,职业规划也未必是大厂,也可能是一些传统的音乐唱片公司或者经纪人公司,我现在需要先向前试着做些探索。
最后 , 对于新传学子,我建议大家有机会还是去读个研 ,一方面是学历越来越卷,另一方面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我认为多在学校里待一段时间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沉淀,或许更能想明白自己到底以后想要什么。
END
已经有很多小伙伴在光合研习社的陪伴下获得大厂战略战投、产品、商分、运营的校招、实习offer,甚至社招offer~
我们的服务内容包括专属1v1职业咨询、中英文简历修改、项目复盘、模拟面试Mock、offer比较等。
同时,我们也提供各种方向的训练营和在线直播课程。欢迎小伙伴们扫码,详细咨询了解。
光合研习社是一个致力于为职业成长道路上的前进者赋能的平台。这里汇聚了来自清北复交等国内知名 985、211高校、海外G5及常青藤盟校的优秀伙伴及前辈,工作经历覆盖腾讯、阿里、字节等知名互联网企业、MBB等头部咨询、高盛鼎辉等投资机构。在这里,你将会获得最专业的启发与指导,开启属于你的精彩职业人生。无论你是正面临求职路上的焦虑与迷茫,或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助人一臂之力。
采访:紫莹
文案:星星
头图&排版:雨杭
审核:又丹
我知道你 「在看」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