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金融業招聘關係戶的祕密 | 宅基弟

2019-06-16 09:44:57

正值高考,隨著時間推移,你對高考的認識也不斷的深化。

 

社會穩定的時間久了,階層就傾向於固化,這是自然規律。

 

就以我們最熟悉的金融行業為例吧。

 

在我們剛入行的時候,招聘提拔受到的干擾,是比現在小的。

 

因為很多金融高管的子女後輩,都還在上學,不到工作年齡。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他們都長大了,他們父母長輩的關係網也愈加盤根錯節。

 

昨天另一位券商的高管老哥,還跟我提他兒子就業的事情。

 

各位金融圈的讀者,你們的小孩也是如此啊,如果他們再進金融圈,他們能夠繼承的東西,是很多的。

 

兩手空空的年輕人,比以往要難的多。

 

最後的保障,其實就是高考了。

 

很多證券公司招聘設定了學校要求,一般都要求985,核心部門更加苛刻,少數幾個學校才能進面試。

 

這樣做看起來很粗暴,但是有很多的好處。

 

高考成績,成了擋箭牌,減少了招聘的干擾,減少了近親繁殖。

 

有些人抨擊高考制度,說這不公平,那不合理的,我們年輕時也有過這樣的想法。

 

但畢業十幾年之後,你會感受到,高考已經是最公平的一件事了。

 

   舉全國之力,來保障高考的嚴肅性,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後面的很多選拔招聘,都可以跟高考成績掛鉤啊。

 

  “X總,您兒子很優秀,但我們公司制度定死了,只招那幾個學校的,所以實在沒有辦法,抱歉了”

 

公司可能會因此錯過一些人才,但擋住的草包會更多。

 

當然大的關係戶,是永遠擋不住的,也不需要擋。

 

這裡只是說,招聘幹活的人。

 

   我們的基礎教育和選拔制度,都是很棒的,不比美國差。

 

全國每年1000萬考生裡,統一考試,篩選輸送人才,是個多大的工程啊!

 

很多寒門學子,都可以通過這套體系獲得提升,我們也是這套體系的受益者。

 

中國比較弱的部分是本科教育。這些人好不容易選出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

 

說句不好聽點,就是“聚天下英才而浪費之”。

 

大學並不太重視教學,即使是名校,教程的老化,師資的不足也普遍存在。

 

大學更像一個官僚機構,一個生意場,而不是象牙塔。

 

南京大學有部話劇很有名,叫《蔣公的面子》,是講民國時蔣公兼做南大的校長,有些教授看不上蔣公,覺得他不適合做校長,不願意赴蔣公飯局,不給蔣公面子的故事。

 

現在還有這種可能性嗎?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早已淹沒在官場和商場的洪流中吧。

 

招收學生也是市儈的,我就聽過一個真事,某大學的一個博導,十幾年前就邀請當地一些金融機構的領導來讀博士,文憑鍍金。

 

沒想到某些領導學生,進步的很快,到了北京。

 

這段故事就引為佳話,此博導也成了名師,後面有更多的人慕名而來,攀附師門。

 

這其實就是做生意了,類似風險投資。

 

很多事情不怪個人,還是體制問題,青年教師是最有幹勁的時候,但往往待遇是跟不上的。逼著你去賺點外快。

 

大學教育其實是中國對美國的兩大短板之一(另一個是資本市場)。


我們這麼多青年才俊,都被大學浪費掉了。 

(我們這麼多韭菜,都被資本市場浪費掉了。


很多中國的優秀學生,都要去美國讀大學做研究,才能有好的發展。

 (很多中國的優秀公司,都要去美國,才能有好的上市機會)


其實這是美國佔了中國人才的便宜,也是中國教育不爭氣。

 (其實這是美國佔了中國好公司的便宜,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不爭氣)


高考的考試製度要堅持,絕對不能擴大搞什麼素質教育,搞什麼自主招生,都有問題,很難公平。

 

大學教育要大改革,跟科創板似的大改革。

 

大學校長不能成為政客,教授也不能成為政客下跑堂的馬仔或者四處拉專案的商人。

 

當然,願望是美好的,希望是不大的,大學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熱點新聞